4月的博鳌,碧海蓝天,万木竞秀。从一个闭塞的小渔村到风情独特的国际会议中心,博鳌小镇伴随着博鳌亚洲论坛走过了11年不平凡的旅程,并健步迈入了第二个十年。
11年来,博鳌亚洲论坛为亚洲向世界传达友谊与和平、合作与共赢、发展与和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世界格局纷纭复杂的当下,亚洲经济体对未来发展将带来怎样不同的声音?又有哪些国家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中东石油困局长期无法解除,发达国家复苏乏力,这使得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前行更是步履维艰,如何确保亚洲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不仅对区域经济至关重要,甚至对全世界的“明天”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正因此,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将主题定位于“变革中的世界:亚洲迈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主要是考虑到在当前形势下亚洲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实际上去年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包容性发展是从面上来观察怎样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使全社会共享发展的成果”。每个亚洲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任务。
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脚步虽然已经有所加快,但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仍然相差甚远,在周文重看来,亚洲国家只有互相取长补短,彼此扶持,才有可能达到共赢,从而在未来有机会抗衡欧美发达经济体,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届论坛上还将对去年“包容性发展”的议题展开深层次讨论:
周文重:今年围绕这个主题设置了很多的分议题,重点是探讨现在我们发展的动力到底在哪里?亚洲能不能担当起这个任务?当欧洲、美国发展的动力在减速的时候,亚洲能不能够取而代之?如果现在还做不到,以后有没有这种可能?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认为,包括中国、东盟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现在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发展动力最强劲的经济体,同时各国之间的合作基础也都较为稳固,亚洲国家如何利用好这些发展中的机遇将是本届论坛中各国代表们集中思考的一个话题:
秦亚青:如果我们把亚洲分为东亚和南亚等地区,东亚的经济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质性进展是很大的,区域性贸易、区域内生产、区域内金融合作发展势头都很好,尤其是清迈协议多边化之后,亚洲整个抵御国际危机的风险都加强了很多。
周文重将亚洲经济概括为四个字,就是“外冷内热”。“外冷”就是外围的市场疲软,需求下降。“内热”则是由于金融危机之时,亚洲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引发了通货膨胀,后来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先后退出了刺激经济的政策。所以换句话讲,输入性的通胀仍然是亚洲国家面临的共同困难和问题。
周文重:也就是亚洲国家需要在放松经济政策的同时,要防止通货膨胀的复燃。在这两者之间,怎样能够保持平衡,是亚洲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我觉得这恐怕是当前亚洲国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在内外部双重压力下,秦亚青说,扩大内需成为亚洲国家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具体到中国,相比扩大内需,调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之后,给我们未来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秦亚青:这里面包含我们的金融体制、金融机构、金融制度是不是完善,是不是强有力,是不是有能力抵御金融风险,再一个,就是中国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升级换代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第三个就是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出环境友善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周文重表示,在本届论坛上,“全球治理”、“货币改革”、“欧债危机”等话题也将成为重点讨论的内容:
周文重:在欧元目前的困难处境情况下,美元量化宽松,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很快可能要出台。在这样的情况下,亚洲国家怎么办?是不是需要开展更多的金融合作?今年将从这些方面再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就是在去年包容性发展的议题的基础上,把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这两个命题再进行更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