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博鳌。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3日下午闭幕。
连日来,这个风光旖旎的海滨小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40多位政府首脑、部长级官员,近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2000多名中外参会代表以及媒体人士齐聚这里,博览天下,博采众长,研究并交流“博鳌观点”和“博鳌方案”。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是什么?
亚洲各经济体如何在世界变革中迈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社会如何继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持续高增长的亚洲及中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何续写“亚洲奇迹”令世人瞩目。
20多场以全体大会、分论坛、圆桌会议、餐会等不同形式的脑力激荡,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知名学者坦率而深入的讨论,探寻发展路径,凝聚发展共识。
“我们相信,广袤的亚洲大地一定能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面对变革的世界,亚洲人民完全有能力把握机遇、携手前行,实现亚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美好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
世界经济正处于关键时期
“全球经济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是首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新判断。近一时期以来,世界经济显露恢复的迹象,一些国家出现好的增长兆头,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仍然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
环顾全球,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区经济前景黯淡,成为目前乃至今后几年威胁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大和综研理事长武藤敏郎和花旗集团高级顾问罗德斯都认为,欧债危机可能会长期化,未来很长时间欧洲经济都将保持低增长状态。博茂集团董事长苏埃德表示,欧洲要想彻底化解危机,必须进行结构性、机制性改革。
由于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经济政策困顿难行的两难局面,2012年进入大选年的美国经济也是欲振还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刘明康说,虽然美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复苏信号,但从中长期看,美国经济仍然令人非常担忧,主要问题包括就业市场难以完全恢复到常态,消费也难以恢复到健康水平。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元遭遇“信心危机”。亚洲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高级执董劳伦斯・格林伍德表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加快步伐。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正越来越多地担负起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任,并成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重要力量。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2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新兴11国整体的名义GDP规模较20年前扩大了5.6倍,占全球GDP份额翻了一番,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
亚洲在深化合作中前行
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是当前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亚洲经济率先复苏,呈现出比较好的基本面,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亚洲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30%以上,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超过30%。格罗夫指出,到2050年,亚洲经济总量将占到世界的50%,而这基本是亚洲在300多年前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亚行将此定义为亚洲的再次崛起而不只是亚洲的崛起。
亚洲各国在繁荣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结成了日益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并使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正是有这些机制上的沟通,再加上各国基础设施等的联通,构成了亚洲发展的后发优势。
作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基地,亚洲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瞩目,但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对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使亚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博鳌论坛制造业圆桌会议上,不少嘉宾认为,开放合作应成为亚洲制造业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韩国三星电子前社长李润雨认为,亚洲制造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亚洲各国未来应该在技术层面加强合作,在研发、标准化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亚洲已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后发优势和发展潜能进一步展现。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表示,亚洲各国在以往区域经济合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已经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各种形式的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和挑战,也必然成为亚洲各国之间开展更加深入合作的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中国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中国经济与亚洲经济密不可分。中国今年将GDP预期增速定为7.5%,这是GDP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中国经济预期放缓,成为本次论坛最为热门的议题之一。
在博鳌论坛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国际经济的衰退,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
“我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相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尽管今年年初中国显现出经济增速回落迹象,但是借助中国合理的财政政策和富有余地的货币调控政策,中国经济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回暖。”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格罗夫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中国有可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大爆发,然后创造出一种内在的经济发展动力。通过这样一种动力来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的增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仍处于合理区间且符合宏观调控预期,更主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仍蕴藏巨大潜力,至少在5个方面还没有释放出来,如需求潜力、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技术潜力、土地潜力。他表示,中国必须坚持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改善民生、着力改革创新。“中国的转型发展不同于传统的东亚模式,对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副司长范必表示。
共识已经形成,在世界调整与变革的大势下,亚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