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压力倒逼中国企业加速品牌建设

作者:刘志敏、赵阳、王洹星、王朝朋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12-05-04 12:36:15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志敏、赵阳、王洹星、王朝朋):受外需持续疲软、企业成本上升及贸易环境趋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中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一季度中国进出口仅增7.3% 创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新低。面临空前严峻的外贸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开始加速品牌建设的步伐,以“创牌”代替“贴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寻求更高的利润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贸易大国地位逐步确立。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女士认为,虽然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依然没有形成。“我们虽然是第一出口大国,但我们的品牌优势、品牌创造价值还没有真正形成。因为在我们出口的商品中,中国的商品品牌基本还没有进入全球前百位,世界前百位品牌主要还是集中在美、日、英、法等发达经济体。因此我们的品牌的优势还没有形成,创造价值的优势还没有形成。我们虽然在努力地增加品牌价值,总的来说但还是不够,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还不足。”  

陈文玲指出,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也就是俗称的“贴牌”。中国出口企业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底层,虽然商品出口量很大,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创造的价值相对较低。

对于品牌的价值,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出口轮胎到欧洲,用他们的牌子就得2000欧元,用我们的牌子就500欧元卖不到。一双鞋用‘钩子’耐克品牌就卖1000多元人民币,用双星品牌的‘双星’就卖200元人民币。”

双星集团拥有90年发展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以鞋业、轮胎等为支柱产业的跨国集团。哪怕是这样的大企业,依然能清晰感受到国际品牌竞争的压力。在陈文玲眼中,汪海提到的这种价格差价,实际上就是品牌的差价。她说:“我们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生产的东西真的是物美价廉、物美价低!就是说东西是好的,但价格是低的,这个价格低在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低在品牌价值上。我们以前的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差,后处理差、设计差,但我们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转变发展方式,加工、设计等能力迅速提高,实际上,我们的创意、设计、工艺革命已经开始,但是我们的品牌培养还有相当长的过程。”

显而易见,代工生产和自主品牌之间有着巨大的利润差。因此,在外贸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中国企业为求生存,开始重视起品牌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虽然代工生产目前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还有增长空间,但随着国内生产经营成本全面上升,研发自主品牌是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企业主观上有惯性,代工虽然利润不是很高,但很稳定,企业还能生存。与此同时,从外部推进企业从代工转向品牌转型的环境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因为形成品牌需要大量的投入,怎样来维护品牌,保护他的知识产权,这些方面其实很多的工作要做。从企业来说,代工只要做生产环节,但如有品牌就要做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这部分代工还有增长的空间,因为我国中西部还是有竞争力,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促使企业开始向研发、品牌转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