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死磕茅台"国酒"商标 反被质疑财务造假

来源:时代周报
2012-08-09 08:06:00

山西汾酒又一次跟茅台死杠上了。

8月6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的商标局递交了商标异议申请书。山西汾酒证券事务代表田元宏随后向记者证实了其公司法律部门对茅台所做的这一狙击动作。

这场风波起于茅台对“国字头”商标的野心霸占。日前,贵州茅台的“国酒商标”通过了国家商标局的初审,在其此前九次申请被否的失败上迈进了艰难的一步。但这一步毫无意外一石激起千层浪,同行企业纷纷群起而攻之。其中,反应最为过敏的当属已几度过招的山西汾酒。

追着茅台打,似乎已变成了汾酒近年的指定动作。汾酒究竟是正义之士,还是别有用心?而当行业“打假卫士” 遭遇“被打假”,又是否会陷入五十步笑百步,甚至更为“其身不正”的尴尬?

汾酒不依不饶斗茅台

汾酒对茅台申请国酒商标的质疑愈演愈烈。

但讽刺的是,山西汾酒一面对茅台穷追不舍,一面却掉入财报数据被外界质疑的漩涡。

4月份山西汾酒公布2011年财报,全年总营收44.88亿元,同比增长48.78%;净利润达7.8亿元,同比增长57.85%。汾酒高速增长的业绩足以令人惊喜。然而令人有惊无喜的是,年报上竟出现多处纰漏,所犯的低级错误之多让人无法不对汾酒财报数据的可信度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

最明显的问题出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上。根据2011年报,全年前五大客户采购总额为6.69亿,占公司总营收的14.92%,蹊跷的是,根据半年报的数据,上半年这一采购数据总额就已达7.5亿,远比全年报高出0.8亿。上半年的采购额高于全年金额,不禁令人费解,太不符合常理了。

此外,半年报中采购2.29亿排位第一的大同市北方紫昱商贸有限公司,竟然在全年报中离奇失踪了,而相对于年报以0.8亿位列第五的山西领通科贸有限公司,中间接近1.5亿的资金究竟哪里去了?

半年报中山西杏花村国际贸易公司采购2.24亿,到了年末却蒸发剩1.88亿;半年报中采购0.93亿的山西虹通共赢商贸有限公司,以及0.84亿的山西糖酒副食有限公司,也理应排在年报0.8亿的山西领通科贸有限公司之前,却“名落孙山”,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打假”声浪的质疑下,7月3日,山西汾酒重新公布了2011年财报的修订版。遗憾的是,这份诞生于无奈之中的“更正版”同样半斤八两。

尽管对客户名单作了修正,紫昱商贸以3.71亿荣升第一,晋城糖酒和糖酒副业也“顺利扶正”,但是杏花村国际1.88亿的数额不变,流失的0.4亿依然无法给个明白。

行业资深会计师告诉记者,杏花村国际销售收入流失的比例达到16%,半年报所披露的很可能是虚增的收入,虚拟的交易。如果汾酒没有办法解释清楚,这很可能就是通过关联交易来粉饰财报。

汾酒的新版财报更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来应付。财务数据与前一份年报相比仍无改进,始终存在账龄混乱、千万应收款来路不明等漏洞。

根据财报信息,2010年末4-5年应收款为102.03万,同时年末5年以上余额为零。然而2011年末,5年以上应收款激增至3973.65万,占全部应收账款总额超过50%,这一大笔资金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上述会计师称,在正常情况下,2011年末持有的5年以上应收账款,只可能是来源于2010年末4-5年和5年以上应收款,前者的余额不应当超过后两者的总数,这显然匪夷所思。

此外,“其他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现金流量等财务数据也呈现诸多疑点,挨个中枪,不一而足。

在“打假”效应的持续发酵下,汾酒过去年份的报表也被“拔萝卜带泥”成为“批斗”的目标。汾酒的账从来都不是无缝的鸡蛋。根据记者了解,2009年上半年打假费为284万,年报中反而缩减为140万;2010年上半年115万,全年则剩3420元,半年报数据高于全年报的情况竟又再次出现。而过去三年,打假费分别为140万、3420元及359万,如此大起大落同样令人费解。

田元宏对记者提出的种种质疑表示,去年财报错误的数据是由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制定报表时的“笔误”造成的。这种解释显然不足以服众。田元宏同时向记者坦承:“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无可否认公司的管理也出现一点问题,但我们在逐步理顺,逐步加强管理。”

上述会计师则谈到,如果连公布出来的报表数据都如此混乱,可见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是非常混乱的。

财务纰漏现公司管理漏洞

作为老牌酒家,白酒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公众似乎难以容忍其出现这么多的财务漏洞。汾酒究竟是如此明目张胆敢于财务造假,还是公司的管理水平不行?

中国酒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亮向记者透露,很多白酒企业本来就是在不规范中生存的。中国白酒的税率很高,2011年汾酒有高达76%的毛利率。如果各方面都按照正规渠道去运作的话,包括茅台五粮液这种企业,绝对是会亏损的,财报出现问题,只能说明企业没做好,数据上的问题是不规范操作的产物。

“做酒的都是野战军,没有正规军。”周亮直言。酒业的高管很多都是工程师出身,从车间走出来的,管理方面自然成为其软肋,汾酒也不例外。

汾酒老国企的体制也一直是投资者担心的问题,老体制的本质影响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也让汾酒渐渐与现代商业竞争脱节。

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向关乎其企业的“身家性命”,开不得玩笑,汾酒没理由出现这么大的疏漏,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管理层权力斗争乱象。周亮对记者说到。

据汾酒一内部人士透漏,过去主政多年的郭双威是个无作为派,在他手里汾酒一直毫无起色,按照汾酒的基础,完全有能力挤进白酒行业前列,而现在只是排在第二梯队,汾酒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有限。

在该人士看来,如今李秋喜上任,但他则是强硬派,喜欢一人独大,其他人好像全部变成了摆设。

李秋喜“掌勺”汾酒之后提出的口号就是到2015年实现创收一百亿,相比之下,郭双威的60亿显得过于保守。

舒国华向记者谈到,汾酒在李秋喜的带领之下积极进攻,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个是值得称道的。汾酒现在想重现它昔日的辉煌,李秋喜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清香型的酒以低端为主,尽管量大,但显得事倍功半,汾酒想要回到历史上的巅峰位置是不可能的。

周亮形容汾酒现在的处境是孤军作战。当下白酒行业一酱一浓平分天下的格局是比较清晰的,汾酒是清香型的酒,市场口感还亟待培养,而凭汾酒一家之力想要跳出来形成一个格局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