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夯实粮食安全防线

来源:新华网
2012-11-01 11:03:46
分享

新华网郑州11月1日电(记者 桂娟)望着房前屋后到处堆满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中国产粮大县河南省浚县西枣林村村民赵清武满心欢喜。

“增产1000多斤就是1000多块钱啊,”赵清武说,“俺承包的6亩多责任田,夏季收了近7000斤小麦,秋季又收了上万斤的玉米,细算起来,今年的收入增加了很多。”

进入秋粮收获季节,增产的消息不断从农业大省河南传出:浚县1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766.6公斤,首创全国夏玉米10万亩平均亩产最高纪录;鹤壁市刘寨玉米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961.9公斤,刷新全国夏玉米百亩超高产纪录。

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14.1亿斤,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913.1万亩,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全省粮食总产有望增加140亿斤,实现“九连增”。

中国农业部说,今年秋粮种植面积增加,长势均衡,穗数、粒重等产量要素看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

农业部官员说,中国粮食2007年以来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在去年粮食总产首次站上11000亿斤新台阶的基础上,今年又会有新的增长。中国夏粮、早稻两季作物已经实现增产82亿斤。

中国人多地少。多年来,秉着负责任的“粮食安全观”,中国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粮食生产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够实现“九连增”,不仅为中国抑制通胀预期、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今年国际粮价持续“高烧”的情况下,进一步夯实中国的粮食安全防线,具有特殊意义。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美洲地区旱灾严重,玉米、大豆等作物均出现减产,世界粮价上涨压力趋增,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丰收将直接影响着世界粮食价格走势,为缓解粮价压力、稳定国际粮食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总结粮食“九连增”的经验,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认为,关键是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的自觉性,以及科技人员服务粮食生产的主动性,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朱孟洲介绍说,河南省去年共发放良种、农机、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118.9亿元。此外,还建立健全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去年给予101个产粮大县各项奖励资金超过16亿元。

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徐功民说:“长长的农业链条中,育种是科技含量最高。目前,品种创新已成为中国粮食增产的核心动力。”据了解,近十多年来,河南主导品种更新的速度由过去的六到八年加快到三至四年。每一次品种更新都释放出增产力量,能使粮食单产提高10%以上。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认为,过去的10年并非风调雨顺,在这样的挑战下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今后,除了继续抓好政策和科技‘双保险’外,还得从转变经营体制机制上入手,向创新要未来。”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老人农业”甚至无人种地的现象日渐突出。为此,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

在农民自发和政府引导的双重推动下,河南等地陆续出现土地大规模流转。仅河南一亿亩耕地中,就有五分之一实现了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各种要素,实行集约化生产,为未来继续保持高水平的粮食生产拓宽了道路。

在河南省焦作市,已出现300多家公司化经营的农民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合作社,实行从种到收的“一体化”集约经营。焦作市下辖的沁阳市柏香镇王村惠民农业合作社转流土地近2万亩。理事长万金虎说:“搞规模化经营,亩产增10%,投资省10%。”

郭天财说,从长远看,中国粮食生产的保障条件还不够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仍然较低,特别是近两年来,种粮成本增加较高,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十分突出,政府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才有可能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丰收。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