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企稳路径越来越明晰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11-01 11:09:08
分享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月利润由负转正,私营和股份制企业成了经济止跌企稳的“先行官”,是个令人鼓舞的信号。而中国经济要真正止跌企稳,还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修复盈利因子,不打折扣地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促使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真正脱离困境。

当前的中国经济,全部凝聚于一个字――稳。稳中求进、止跌企稳、企稳回升,一旦“稳”字写好了,中国经济也就真正走出困境了。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严重萧条的情况下,要写好这个“稳”字,却不太容易。那么,中国经济的“稳”,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到底谁能主导中国经济的“稳”呢,怎样的“稳”,才算是功底扎实、铺垫良好呢?

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至9月实现利润35240亿,同比下降1.8%。9月实现利润4643亿,同比增长7.8%。这是今年3月以来利润首度由负转正。这显然是个带有很多兴奋因子的消息,也是个带有积极因子的信号。毕竟,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情况好转了,经济也就好转了。经济好转了,缠绕于经济周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希望了。

只是,9月利润由负转正,算不算经济止跌回升、步入复苏阶段的表现,特别是利润结构,是否到了可以得出中国经济已止跌企稳、步入复苏阶段结论的时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显然,积极的信号是存在的,可喜的现象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私营企业再次扮演了让人兴奋的角色。结果显示,1至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070亿元,仍呈下降趋势,降幅高达11.8%,而私营企业实现的利润不仅超过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达10921亿,而且同比增长15.6%。股份制企业也实现利润20509亿元,降幅为0.6%,远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降幅。

私营和股份制企业能成为经济止跌企稳的“先行官”,预示着中国经济已不再像前一段时期那样沉闷、那样整体低迷了。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盈利因子正渐渐修复,活力即将展现。一旦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活力全面爆发,那么,中国经济就极有可能步入快速复苏阶段。意义更重大的是,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盈利因子修复,是在成本因素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仍然偏低的情况下实现的。1至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233亿元,同比增长5.2%,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74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1%。同期,股份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167亿元,同比增长12%,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2%;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9814亿元,同比增长16.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5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7%。

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生产成本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除了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融资成本因素。亦即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利润被银行占有和摄取了。更何况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在向银行融资无门的情况下借助于其他融资渠道。倘若融资成本能降下来,那么,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利润情况将会更好,盈利因子将会得到更好的修复,活力也将更强。

于是,经济能否止跌企稳,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何时才能像私营和股份制企业一样修复盈利因子。须知,在社会资源配置上,国有及国有控制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工成本原高于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情况下,百元主营收入成本低于私营和股份制企业3至4元,完全是对社会资源控制和占有的结果。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盈利状况将更差,与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差距也将更大。这一点,值得好好研究和思考。毫无疑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并按照市场经济进行运行和管理,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因素之一。否则,不仅会拖累整个中国经济,还会严重影响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其次,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脱离困境,才是中国经济止跌企稳、社会安定和谐的关键之关键。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不仅需要大企业的稳定,更需要中小企业的稳定。

而事实是,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生存环境依然令人担忧。这不仅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更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反映十分强烈的非税收入增长过快、收“过头税”的现象。如果地方政府把“歉收”的负担全部转嫁到中小企业身上,把中央提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作用消解掉,那前景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再发生,让中小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必须作为政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抓紧抓好,且不出现任何打折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其三,成本因素正严重困扰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如果说原辅材料的成本因素是受大环境影响的话,那么,融资成本过高,则完全是金融管理体制的结果。很难想象,在整个经济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却可以一路高歌猛进。如何同舟共济、共度时艰,是当前银行及金融管理部门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不然,总是让私营和股份制企业背着沉重的融资成本负担去运行,去市场竞争,是无法让这些企业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更谈不上对中国经济发挥应有的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管怎么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月利润由负转正,是个令人鼓舞的信号。在全球经济的惊涛骇浪中,中国经济巨轮企稳的路径已越来越明朗,线路越来越清晰了。如何促使这种态势延续下去,需要各方面付出更艰巨的努力。(谭浩俊)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