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军/图
近年来,民间收藏热急剧升温,各种纪念币、连号人民币纪念版等纪念品热销,但由于经销商良莠不齐,虚假宣传现象较普遍,一些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近日,沈阳市消费者协会针对此类投诉增多的情况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纪念品销售市场猫腻多,购买须谨慎。
老人被坑
不久前,家住大东区的石大爷在电视上看到某钱币纪念币的介绍后,花6000多元购买了一套该纪念币,其标注的监制单位是“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石大爷按照证书提供的信息分别给这两个单位打电话核实,但对方均表示没有参与监制,石大爷意识到可能上当了。于是,石大爷来到沈阳市消协投诉要求退货。经消协工作人员调解,商家最终将货款退给石大爷。
沈阳市消协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消协近期还接到过多起此类投诉,投诉者以老年人居多。投诉的老人们反映通过电视、电话、报纸等媒体看到纪念品销售广告,由于轻信销售人员对于商品具有升值、保值功能或收藏价值的宣传及承诺,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退休金购买了纪念品。没想到收到货后才发现,所购纪念品并无收藏价值,或者购买价格远远高于其市场价格,商家提供的证书也纯属虚构。
隐患多多
沈阳市消协调查发现,目前纪念品销售市场主要存在以下消费隐患:
一是销售对象多为老年人。在推销商品前,一些经销商会事前给老年人打电话,先对老年人嘘寒问暖一番,然后宣称所售纪念品具有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如购买可给予很多的“优惠”。这些所谓的纪念品价格少则千元,多则万元以上。
二是夸大宣传、虚假承诺。为了推销纪念品,不少经销商会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广告大多夸大其收藏价值。如宣称“史无前例”、“全球绝版”等,或宣称有限发行或绝版发行,发行量只有几百或几千;宣称发行权威性高,联手知名机构;有的为了表明其纪念品极具收藏价值,甚至还会称×××号已由某某机构收藏,×××号已被某企业家收藏等。从销售手段看,多数采取口头承诺方式诱骗消费者。如承诺只要消费者购买一定金额的纪念品后,公司会再以1-2倍的价格统一回收等。
三是销售方式多采取邮购交易。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看,经销商多在外地,通过打电话联系到消费者后,再采取异地邮寄或免费送货上门等方式进行交易,在订购回执单上,很少有经销商的公章或财务章。经销商在收到货款后,也不给消费者开具购货发票。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因缺乏有效的、直接的证据或因经销商身处外地,给维权带来了难度,易造成经济损失。
防骗六招
为避免消费者在购买纪念品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沈阳市消协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咨询商家相关信息。消费者在通过电视、电话或网上购买纪念品之前,首先应拨打该经销商的订购客服热线,问清该商品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电话及信誉状况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核实。
二是了解商品相关知识。在购买纪念品前一定要仔细查询和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市场价格及相关产品的基本知识,做到理性购买。
三是查验商品证书真伪。购买时,首先要注意核实经销商提供的相关证书、纪念品发行主体的合法性、产品的真实质地,必要时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向核准发行部门核实等方式来加以确认。其次要保存好宣传资料、电话记录、聊天记录、网站购买记录、物流配送的单据,广告宣传的电台、电视台频道和播出时间等,以备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四是当场验视并索要发票。采取邮寄或送货上门方式的,消费者在收到货物时切记不要急于签收,要当场验收商品,并索要发票。
五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电话推销的纪念品,更不要贸然将自己的手机、座机电话、家庭住址告诉对方,防止因销售人员的不断骚扰而导致财产遭受损失。
六是发现问题及时维权。消费者在购买纪念品时,一旦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根据权益受损的具体情况及时向经销商所在地的工商或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