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买车的消费者来说,最纠结的事情莫过于何时出手,绝非车型选款颜色之类。客观来说,车市变幻莫测,不仅行外人难以读懂,就连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也难以把脉。年底将至,市场刚需逐渐被唤醒,记者身边的不少亲朋同事都做好了买车的计划,摇号、拍牌、新能源号牌、手续银子样样齐全,准备出手的那一刻才发现,九十月份前所未有的高优惠杀了个回马枪,又折回去了。
记者的一位同事看中了一款中高级车型,该车的让利幅度一度高达4万元,令他怦然心动。当他摇到号准备出手时却发现,之前几家车商的大幅让利早已收回,拉关系走后门也只能优惠2万元。他自然很不甘心,寻觅到另一款较冷门的中高级座驾,但该车主要几款配置车型在广州市面基本清仓,经销商的销售热情不高,优惠自然也不大,订车要等个把月。经销商告诉记者,这款车从来就不是主力车型,只是向厂家提车时需额外完成的任务车型,即提100台热销车款同时需“搭配”10或20台左右较冷门车型,否则就拿不了多少热销车型份额,这是车市的潜规则,也是厂家与车商之间秘而不宣的不成文约定。
但自广州限牌后,这种“不平等条约”似乎解除了,“考虑到经销商的实际困难,9月后4S店提车量考核下降三成。”采访中,本地一家车企公关部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而自9月后,许多车企都效仿这种做法,给广州的经销商主动“减了负”。如此一来,经销商将不需再消化厂家“搭配”的冷门车型,主导权与话语权更强,往后真正对车市起决定作用的将是彻底的供求关系,销量、价格只是平衡供求关系的辅助道具。“随着明年车市终端任务量的进一步理性调控,竞品之间的价格将趋于稳定,价格战没有必要再出现了,车价也不会一降再降。”一位有着多年合资品牌经营经验的车商老总对记者总结道。
种种迹象表明,车市进入了理性阶段,车商之间争夺的不再是万元上下浮动的优惠,而是真正靠综合品牌服务能力来“俘获人心”。当车市告别“跌跌不休”,价格相差无几时,消费者看重的还是这个品牌的“软硬实力”——“软”是服务、“硬”则是产品力。近期三大日系车企就发起了多项服务承诺,为准车主注入了强心针,免去了购车的后顾之忧,重建品牌购买信心。这种“信心营销”不仅带来直接的销量,对品牌提升也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