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被扔进垃圾桶的"宝贝"

作者:周竟、韦慧、岳德亮 来源:新华网
2013-01-29 09:38:12
分享

新华网杭州1月29日电(记者周竟、韦慧、岳德亮)我们的社会早已过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境况,然而随着物质的富裕,大量可再次利用的物品被当做废品丢弃。

“这些都是宝贝,应该让它们流动起来。这也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内容。”在浙江省“两会”上,如何让废旧物品流动起来,避免浪费,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城里人扔掉的在我们这里都是宝”

在杭州城西的城乡接合处,有一个用红砖围起来的小院,穿过“堆积成山”的塑料废品堆,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这是河南小伙儿陈文杰的家。

陈文杰今年27岁,一年前带着妻子和两个未满6岁的孩子来到杭州,干起了收废品的行当。在这间阴暗的小屋里有一张席梦思双人床、组合柜、彩色电视机、影碟机、微波炉,木质四方桌上还放着几个崭新的热水壶。两个小孩津津有味地摆弄着一辆玩具遥控赛车。

“除了电视卫星接收器,家里东西都是捡来的,包括衣服、玩具。”陈文杰颇为得意,“城里人扔的‘垃圾’,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贝!”

陈文杰家所在的城乡接合地是一个废品回收的中转站。这里的废品按分类被运到工厂里进行再利用,住在这里的人长有一双“火眼金睛”,会从中再淘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在另一家废品回收站里,记者碰见一位从附近工地来“淘宝”的中年男子。他在一堆生活用品杂物中,熟练地挑出了一块不会转的手表和几个剃须刀。“手表和剃须刀修理清洁干净后还能用。工友们舍不得花钱,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错了。”

无奈的浪费

一面是部分人生活必需品的短缺,而另一面是城市人不知道怎么处理家里的富余品。

家住杭州市区的年轻白领孙青青有每周末收拾家里的习惯,每次她都会整理出一大筐需要处理的东西--穿了几次不想再穿的衣服、更新换代下来的家电和家具、各种戴了几次就腻的饰品……这些东西多半被她扔进了垃圾桶。

孙青青找过收废品的人。但她很快失望了:他们对收的东西很挑剔,衣服、饰品基本不收,家具和家电使用年限不能太长,外表还需要八九成新,而回收价格只有原价的一到两折。

孙青青说,对于像她这样经济条件中等的人,并不会想靠卖旧货赚多少钱,更多希望这些东西能给需要的人,或者拿自己的富余品去交换所需品。但她发现,这样的途径很少。“熟人不好意思送,偶尔看到公益组织做活动,我才会送出去一些。多数只能扔进垃圾桶了。”孙青青说,对于这种浪费,她也很无奈。

记者调查发现,城市里不少人处理家庭“富余品”的方式和孙青青类似,少数值钱的卖了,多数当做垃圾丢弃。“前几天搬新家,我至少扔掉了价值上万元的东西。”一位杭州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随机翻看一小区的10个垃圾箱,看到里面有衣服、热水壶、脸盆等不少能再次利用的东西。

“对于饮料瓶,我们一个都不会错过,但是对于像旧衣服这样几乎卖不了或不好卖的东西,我们不会捡,除非自己穿。”一位拾荒者说,他们捡东西以好卖为前提。

“很多时候,不等我们挑拣,这些垃圾就被运走了。”拾荒者说,垃圾被混合和压缩之后,好东西就很难再挑拣出来,“这么好的东西浪费,我们看着心疼!”

期待“周末市场”

当前正值浙江省“两会”召开,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家庭富余品,也成为一些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我们在这方面浪费了大量资源,非常可惜。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要研究一条畅通的废旧品循环渠道。”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刘维屏说。

刘维屏介绍说,他在美国生活多年,认为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借鉴。“周六是政府规定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家庭富余品的时间,不用纳税。那天大家把东西堆放在车库前,或者院子里卖,可以很方便地‘互淘’。”刘维屏说,城市二手店和义卖店也很普遍,能淘到很精美实用的东西。

“我刚到美国时,寄宿在一位教授家里。他每年向社会捐几万美元,但是自己身上穿的,都是从别人那里淘来的,一双鞋子才一美元。”刘维屏说,旧货利用在美国被看成一种美德,大家都非常热衷淘旧货,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浙江省政协海外特邀委员、长期旅居在西班牙的戴华东说,在西班牙,政府对家庭生活垃圾管理非常严格,比如电器类与木质家具类垃圾只能在规定的日期与时段内扔出,工作人员定时回收。“政府也每月划出一天,鼓励大家当天拿旧货到广场上去买卖。圣诞节,很多人会把多余的东西拿出去义卖,卖的钱捐给慈善机构。”

戴华东认为,中国可以推广社区市场或者周末市场。“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辟出专门的区域供居民进行家庭富余品的交易,或者政府下文件,允许甚至鼓励居民在周末到广场上进行交易,互通有无。”戴华东说,春节过后,会有大量的礼品消费不掉,这是进行交易的大好机会。

“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不要把穿戴名牌甚至奢侈品当做光荣的事情,更不要把用二手物品看成是没面子或者贫穷的体现,而应该把物尽其用当成一种美德。”刘维屏说。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