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那些事儿:行业“死结”如何解

作者:唐博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3-02-04 13:56:09
分享

解开行业“死结”,不过是用经济学思路还原市场本质

这么多年,出租车那些事儿,年年谈、月月谈,可总是能冒出层出不穷的问题。

一方面,岁末年初,随着交通压力增大,打车难等现象再次凸显;另一方面专家学者对新一届政府也充满期待,纷纷献计献策,寻求一条打破垄断的平稳的“过江之道”。

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余晖长期从事政府管制、行业自律组织、行政改革和区域经济研究,对出租车行业进行过深入调研,是出租车调查研究的第三方学者。

《财经国家周刊》:出租车行业目前症结在哪里?

余晖: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市民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在公共交通体系尚不完善、城市结构尚不合理、私家车限购和使用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普通市民对于出租车的使用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出租车司机苦于不断上涨的燃油成本和居高不下的“份子钱”,经济负担沉重,“又苦又累又不挣钱”,服务积极性下降,往往选择在高峰期“趴活”、拒载、交接班,不愿前往拥堵区域载客。一面是需求旺盛,另一面是供给不足,导致出租车市场供需失衡。

最快捷的解决途径,就是调高运价,减少“份子钱”,降低司机的经营成本。然而,这些选项都没有触及该行业的“死结”,即数量管制和特许经营。

政府通过对出租车运营数量的严格管控,限制了出租车服务的供给总量;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城市出租车经营权授予某些特定群体,由其组建公司,制订行业规则,规定“份子钱”,形成直接盘剥司机、间接盘剥乘客的恶性循环,使城市出租车的使用环境不断恶化。

因此,只有想方设法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开“死结”,扭转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困局。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放松数量管制,以实现供需平衡。

《财经国家周刊》:放松数量管制,对于政府而言,就是增发出租车运营牌照。那么,以北京为例,究竟应当增发多少牌照,才能满足这个城市的用车需求呢?

余晖:一个城市究竟需要多少辆出租车,这是很难计算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居民对出租车的需求还在不断上升。出租车服务的供给短缺仍将长期存在。

2006年交通执法部门统计,北京市黑车数量多达7.2万辆,超过合法在册出租车6.7万辆的总量。黑车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因此可以认为,黑车和在册车的数量之和,即14万辆,也许可以反映当前市场对出租车的真实需求。因此,增发牌照的空间是很大的。

《财经国家周刊》:如果政府考虑放松数量管制,新增出租车牌照。那么,这些增量如何发放呢?用拍卖的方法吗?

余晖:发放节奏上有两种途径:一是按需发放,一劳永逸,让市场上大多数黑车合法化。二是分步发放,控制节奏,每年发放一两万个,逐步稀释现行的数量管制。

发放方式上有两种办法:一是类似“温州模式”的拍卖,二是摇号。

我个人不赞成拍卖。一方面,拍卖导致牌照价格水涨船高,导致改革成本过于昂贵,且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增量搞拍卖,对存量而言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拍卖并不能缓解出租车司机的痛苦。一些群体借机抬高牌照价格,一次性拍到许多牌照,再转让或租赁出去,形成对链条末端的司机的剥削,以及对出租车市场新的垄断。

相对之下,我倾向于通过摇号方式获取新增牌照。中签者免费获取牌照,节约成本。

《财经国家周刊》:新增牌照和存量牌照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呢?

余晖:一项好的公共政策,肯定是保证各方利益尽量不受损,或受损最小化、获益最大化的政策。对存量出租车的牌照性质做出调整,会伤筋动骨,引起反弹。因此,建议存量牌照维持现状。

不过,必须明确的是,出租车行业是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重要补充,但并不属于公交系统和公共事业,而是为某些团体和私人服务的工具。因此,出租车行业有较强的竞争性,更适于个体经营。新增牌照的持有者,当然应该个体经营,而不应由政府特许的公司经营。

《财经国家周刊》:您所设想的摇号方式,应当怎样进行制度设计呢?

余晖:要制订一个行业标准,合理设置准入门槛,确保司机公平参与。

有关部门应对获得新增牌照的司机,在牌照租赁、转移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避免重走“温州模式”的老路。对于占用指标,摇上不开的司机,也应做出相应规定。

除了北京主城区,北京的远郊区县对乘坐出租车出行也有很大需求。可以组织区域内的牌照摇号。取得牌照的司机,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运营,不进入主城区。

新增牌照摇号,是用经济学的思路,还原出租车市场本质的做法。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既可增加供给,逐步缓解市民“打车难”,又可根治黑车问题。远郊区县的新增牌照司机,还不必进主城区“添堵”。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手段的调节,破除数量管制,可以推动行业利润去除暴利,回归正常。比起行政手段,这样做的阻力小,见效快,不容易反复。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在出租车公司里从业的司机可以参与摇号吗?

余晖:当然可以。鉴于其从业经验丰富,甚至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优先权,保护其利益。由于个体司机没有“份子钱”的负担,经营纯收入更多,工作自由度更高,因此摇号政策一出,必将有许多苦于奔命的公司司机趋之若鹜。这样,出租车公司的司机资源将不断流失,从而迫使公司降低“份子钱”,减轻司机负担。

《财经国家周刊》:刚才谈到,放松数量管制后,个体经营的情况会增多,那么是否意味着出租车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余晖:那倒未必。刚才说到,出租车行业是高度竞争性的行业。因此,出租车公司应当是司机或行业协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发起和组合的,旨在整合出租车资源,改进服务质量,发挥规模效应。但现实的情况是,政府对出租车公司授予特许经营权,使之处于行业的主导和强势地位。司机反而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只能承受高强度劳动和微薄的收入。

放松数量管制,新增经营牌照,就可以为目前的出租车市场注入活水,通过经济手段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弱化特许经营权,矫正市场走向。

《财经国家周刊》:一些改革往往是动增量市场,而不动存量市场。在出租车领域,是不是也存在增量市场呢?比如约租车、也称为“电招”这一领域呢?

余晖:对。为了平稳过渡,在现有出租车存量市场不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约租车这个增量市场,对出租车行业改革破题。

应该放开约租车这个市场,政府允许自由成立公司,为市民提供电话叫车服务。这样既避免出租车“扫街”造成的交通压力和燃油损耗,还可以方便市民出行。这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但在中国,提供这类服务的主要是专业租车公司,而非多数出租车公司。于是,出租车只好出门“扫街”,老百姓只好沿街打车。

事实上,现在一些聪明的司机已经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他们为一些固定的乘客提供电话叫车服务,收入比“扫街”的出租车司机高很多。许多高级政商务人士,确有高档车辆的租赁需求,通过提前预约、电话叫车,目的地和行车路线相对固定,从而构成了庞大的约租车市场。成立出租车公司,或由政府部门出面设立相关机构,可以搭建资讯平台,整合车辆资源。

约租车市场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关部门完全可以不进行数量管制,只发放特殊牌照或将车身颜色涂黑以便识别。规定此类车辆只服务电话预约的固定客户,而不准“扫街”,从而减少一部分出租车的空驶时间,提高使用效率。

此外,公务用车也可以参与约租车市场,通过统一管理,电话叫车的方式满足用车需求,削减现有公务车数量,将指标腾给出租车。这样既节约财政经费,又方便百姓出行。

纽约模式

作为少数数量管制的地区,纽约对于出租车行业是数量管制的。但是纽约用约租车的增量市场,填补了出租车数量管制后的存量不足。

约租车,就是依靠电话调配进行营运的出租车。20世纪20年代,双向无线电技术的突破开启了约租车市场。到80年代,计算机辅助调配功能省却了接线员的烦恼,简化了服务程序,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现代约租车市场的发展。

一、特殊的约租车

在纽约市出租车与豪华车委员会的管理下,与黄色的普通出租车相比,约租车处处体现出特殊之处。

――外观区分。约租车不能安装顶灯,不能涂成黄色,车型一般为林肯、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而非普通出租车常用的福特维多利亚皇冠轿车。

――规则区分。约租车不能上路“扫街”,只能呆在调配站里等候指令;约租车不能绕路载客和漫天要价,而要在出车前就与提出预约请求的乘客谈好价格;约租车只提供专项服务,卸客后不能再搭载未经预约的乘客。

――数量区分。纽约对普通出租车牌照实行数量管制。目前普通出租车共13265辆,这一数量规模几十年基本不变。约租车则没有数量限制,现已超过4万辆。

二、约租车服务的定位和分类

与普通出租车一样,约租车也是纽约公交系统的有益补充。

它满足了部分乘客由于行动不便、天气不好、工作繁忙、行李很多、地点偏僻等情况的特殊出行需求。比起站点候车,乘客节约了时间,方便了行程。

它满足了部分司机的工作需求,既节约车辆燃油成本和空驶率,又降低交通拥堵和无效行驶,工作目标更明确更踏实。

纽约的出租车分为三种:社区车主要服务社区居民,每辆运送不超过6名乘客;黑色车主要服务商业客户,接受现金以外的方式付费,但车的所有权不属于司机,而属于公司特许的人或黑色车合作社的成员;豪华车一般为加长轿车,以出车库和回车库的时间作为计费起止点,每车有50~100万美元的人身保险。

三、约租车市场的启示

――约租车市场带来了更丰富的服务种类。

乘客既可以选择花几美元乘坐短途社区车,也可以花几百美元租用一天的豪华车。多层次的服务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约租车市场打破了数量管制的限制,促进了行业竞争。

1937年以来基本固定的普通出租车数量,越来越无法满足纽约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没有约租车之前,这部分增量需求是由类似“黑车”的便利车和吉普赛车来满足的。它们从事预约服务,但不受法律保护。

1982年,主管部门出台法令,将普通出租车和约租车分离开来,将原先的“黑车”逐步合法化,不对约租车进行数量管制。从而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出租车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便利了居民出行。尽管普通出租车与约租车分开管理,但由于其服务对象大体一致,间接上形成竞争,但又没对普通出租车市场构成直接冲击。(特约撰稿 唐博)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