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敲警钟 ETF创新潮背后存隐忧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04-10 08:08:00
分享

种种迹象显示, ETF今年将迎来一波新的发行热潮。但套利者汹涌突袭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TF的骤起风波,却为众多ETF的管理者们敲响了警钟。业内人士指出,ETF产品管理比普通指数基金产品复杂,也易出现许多意料外的风险。 基金公司在大力创新ETF产品的同时,需提高风险意识,谨防“小差错”酿“大事故”。

创新与管理需同步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沪深交易所已上市交易的ETF产品共有55只,另有1只将于4月11日上市;正在发行或发行完毕尚未上市的ETF产品有9只。但来自证监会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则显示,截至4月3日,今年就已经有16只ETF产品申报并被受理,并出现了杠杆ETF、信用债ETF、海外市场ETF等多个新品种。显然,ETF产品发行又将步入“快车道”。

某基金公司高管指出,ETF创新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对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防止ETF运行中出现差错、尽可能地平衡各方投资者的利益、防范过度投机的风险,都是未来ETF产品数量壮大后,基金公司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TF的套利风波并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他说。

事实上,在ETF面世以来,关于ETF“T+0”套利的研究和操作从未停止,类似于此次借道ETF套出 美的电器 的案例并不鲜见,如早期利用上证 50ETF 套利宝钢、 长江电力 等,以及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利用ETF对股改停牌股的套利等。这些套利案例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一批投资者加入套利大军,并长期从事ETF套利,这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ETF阵营的不断壮大。

不过,这种套利极易引发质疑,尤其是当基金公司出现技术性“失误”时,便会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某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套利者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套利会壮大ETF产品的规模,但如果疏于管理,又容易引发意外的套利风险,从而招致不必要的损失。他认为,目前快速发展的ETF创新,其实隐含了一定的管理风险,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如果创新发展到和国外比肩的程度,则潜在风险可能会出乎管理者的预料,需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2011年,瑞银(UBS)的交易员奎库·阿多波利因涉嫌ETF违规交易导致瑞银损失23亿美元,已令金融界开始重新审视ETF快速发展的风险,这也同样为正在发展的国内ETF产品敲响了警钟。业内人士指出,基金业在大力发展多样化ETF产品的同时,必须同时提高对ETF产品的管理能力,如果管理能力跟不上创新的速度,极易引发不必要的损失,这一点,在过去的ETF发展历史上已有“血的教训”。

汹涌的“多元化”浪潮

从最新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中可以发现,ETF的发展方向已经从传统的 综合 指数逐步扩散至行业指数、债券市场乃至海外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呼之欲出。

公示表显示,16只申报的ETF中,有5只为债券ETF,分别涉及国债、信用债和企业债等不同品种,使得债券ETF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与此同时,还有诸多如消费、 医药 、金融地产等行业性ETF产品成为公示表中申报的ETF产品主力,这意味着针对特定行业的ETF产品或将成为未来创新的一大主力。此外,工银瑞信纳斯达克100指数ETF的申报,则将令跨境ETF的阵容逐步壮大。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基金公司集中申报了多只不同的ETF产品,表达出快速完成ETF产品线布局的强烈欲望。这表明,ETF的发展已经上升到部分基金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

某基金分析师则表示,在此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综合指数的ETF产品已经得到充分挖掘,由于ETF产品的特性,发行同质化的产品极易造成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不仅不利于ETF产品的运行,而且会增加基金公司的管理负担,因此主动创新进而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将会是ETF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