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荣:中国教育资源不平衡 贫富差距被逐步扩大

来源:中国网
2013-04-10 15:31:29

胡智荣:中国教育资源不平衡 贫富差距被逐步扩大

  搜狐财经讯 博鳌论坛2013年年会于4月6日至8日在海南省博鳌召开,今年的主题为"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

  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博鳌论坛“共同发展:教育的使命”分论坛上爱浪凯旋集团董事长、胡智荣基金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胡智荣对中国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于缺乏好的师资力量。由于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教育水平有差异导致经济社会出现了不平衡的一面。“只有平衡教师资源分配、不断培养好老师,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要点。”

  在胡智荣身上,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世界华人协会主席。这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公共组织,目的在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而他本身多次到国内各地的调研,也使得其对中国教育现状愤愤不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教育就是要有好的老师。”他举例说,如今的中国优质教师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而好的老师又集中在部分重点学校。在他调研时发现,很多地方学校师资资源严重缺乏,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班有100多人,教育设施不健全,教师都是一些公益性的。一个学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只有两三个教师,而城里的间间学校挤满了人,老师都超编也很多。但这些小学甚至连英语教师都没有,这种状态迫切需要解决。“看到这些,我感到很辛酸、很难受。我只想帮助他们,所以我要呼吁教育资源的平衡。”

  多次致力于国内慈善事业的胡智荣表示,自己曾多次捐助希望小学以及贫困儿童。为此他还获得了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的表彰。但他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改变的是教育体制。“只有体制问题解决了,才能改变教育的现状。”

  而他认为,教师如此重要,是因为教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现场他用《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谈及教师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从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俄罗斯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胡智荣的说法是应该推崇的,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树立榜样。

  有人曾说过,“目前小孩子的命运,已经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了。甚至需要两代人或者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在几十年前仅仅是吃什么的差距,而目前这种差距已经远远不能想象的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资源的分布。改变命运,已经很难靠一个人的刻苦和努力就能实现的了。不仅是公立教育的资源向大城市倾斜,就连市场化的教育也只能首先满足大城市。胡智荣称,现在的大城市,孩子都有补课和私教。但在中小城市或者是偏远地区,并没有市场化的资源提供。

  “即使大家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但大城市的孩子,特别是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往往经济发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好。这些孩子可以去健身、逛古文化景点等等。”他认为,城市里的孩子后天的优势是偏远地区无法比拟的,这就在赛跑过程中产生了不公平的一面。

  教育不公拉大贫富差距

  破除贫富差距是国家的难题,收入分配改革永远都在说照顾弱势群体。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会让贫困家庭一贫如洗。胡智荣称,在城乡二元化结构中,现在的大学生如果去城里读书,学费高昂,生活成本受物价影响而增多,很多人会倾尽家产去供孩子读书,而这无形中扩大了贫富差距。在他看来,如果有可能还是要普及更高学历的免费教育,尽量从贫困家庭开始。“现在的减免政策不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的是整体性的制度设计。”

  胡智荣从城乡二元化分析称,现在的城镇化是为了吸引更多农民市民化,但如果教育资源不平衡,只能逐步扩大城乡差距。一部分人进城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消费,但实际上并未改变农村原始的面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部分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推高了房价。“如果地方教育做好了,资源不高度集中,那么中小城镇可以大力拓展,而不仅仅都往北上广跑。”

  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还是靠体制创新,在胡智荣看来,1999年的高校“扩招”实为败笔。他建议,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看,多推动职业教育的进步。自上而下的形成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学习国外“立交桥式”教育去推动学生的就业。“我们不能告诉学生怎么背书,而不告诉他们怎么动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