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收费让谁蒙羞

作者:陈志龙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3-04-15 09:02:32
分享

“从东北某地因商家抵制乱收费的大规模罢市,到此次凤凰古城的‘入城费’事件,一座千年古城演绎出‘收费的凤凰不如鸡’的骂名,并为此蒙羞,但此类事件的发生又是大概率事件,绝非个案。”

日前,两则消息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一是被称为中国人心中“最美小城”的凤凰古城,因对所有游客必须收148元的“入城费”,古城商铺关门,“闭门谢客”抵制“一票制”,这是继去年东北某地因商家抵制乱收费的罢市活动之后,又一起因乱收费引发的公共事件。

与此同时,4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这是继3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本届政府要把政府性收费砍掉1/3之后,又一次表明中央政府轻税薄赋,希望通过更大力度、更大规模的减税为企业减负的诚意。两件事看似本无关联,但背后还是有着复杂的利益博弈。

在经济相对困难时期,厉行减税降费,是降低企业营商成本,应对经济复杂状况的对症下药之举。减税降费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景气状况的提高,减轻对消费者的成本转嫁,有助于提振消费,拉动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一些地方连“小鱼小虾”的个体工商户都不放过,“小鱼小虾”反映税务部门调高了税收定额, 在结构性减税后,税赋不降反升,甚至出现倍增。一些地方迫于“增收”考核的巨大压力,滥用稽查力量,普遍按照上限征收,甚至带检察院和公安上门找纳税人“谈话”,“过头税”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实在收不到税,按人头摊派费用,不可避免地出现增加企业税费负担的问题。从东北某地因商家抵制乱收费的大规模罢市,到此次凤凰古城的“入城费”事件,一座千年古城演绎出“收费的凤凰不如鸡”的骂名,并为此蒙羞,但此类事件的发生又是大概率事件,绝非个案。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从近两年一些地方公布的年度税收“光荣榜”、“百强榜”来看,“金榜提名”的主要是垄断性的烟草、电力、金融、电信等企业,表面看是他们交的税,实际上是以其特殊的垄断地位,赚取超额利润,并代所有消费者交税。这些行业富得流油、“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想不赚钱都难”的同时,结构性减税的甘霖并没有真正惠及在生死线上徘徊的中小企业。而其根子在于经济的高增长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了收入动辄30%甚至40%的高增长。当结构性减税付诸实施,财税收入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于是歪嘴和尚就“坐不住了”,动脑筋,“上手段”,拉网式“组织收入”。工商、税务、卫生防疫、街道、交管、城管等七所八所轮番上阵,“梳篦子”似地“一轮轮来”,按下葫芦浮起瓢,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在开工难和生死线上挣扎。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外需不振,实体经济困难,许多地方外贸增长只有1%甚至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长继续放缓,但地方财政收入继续呈现高增长态势。除了较高的企业税赋,还与税务部门代征的“世界最高的社保缴费率”不无关系,以“五险一金”计算,目前企业缴费占比35%,为少缴社保费,许多企业压低基本工资。最近,某省地税部门一份“喜报”说,从代征社保费以来,其累计代征的社保费已接近万亿元大关,但面对这么庞大的社保费,从上到下还在为养老金缺口犯愁,吹风在延迟退休年龄上做文章。

“中国财政收入去年已经到了11.7万亿元,1978年只有1000多亿元,”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谈到30多年超百倍增长的财政收入,感慨称“不能把这个钱用去搞重复建设,用去搞产能过剩。要把这个钱用好,用到该用的地方。” 这道出了问题的实质,我们的收入总体不算少,关键是如何用,不折腾,不糟蹋。在实体经济较为困难,大规模减税呼声此起彼伏,结构性减税全力推进的同时,要严格建立督查制度,保证减税落到实处,防止地方各种变相的对冲手段干扰。同时要严把支出关, 把钱“用到刀刃上, 用到该用的地方”,真正把百姓血汗钱更多地用于民生保障,而不是被一些部门以名目各异的理由去糟蹋掉。(陈志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