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石油,败也石油,石油可以让一国一夜暴富,也可让一国深受其害。埃及、叙利亚、也门自2011年起相继发生政治动乱,当然,政局变化不能与石油经济混为一谈,但仔细分析,发彼时现动荡恰逢国内石油出口下降、进口食品价格上涨的敏感时期。同样遭受石油拖累的还有前苏联,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油价后,苏联于1991年宣告解体,严峻的经济形势让其不堪重负。
经济形势不振的石油出口国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通常石油出口收入支撑政府大部分支出;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食品价格的飞速上涨,民众需要政府对此进行干预;3.在现有时间范围内,可采石油量呈下降趋势,老旧油田日益枯竭;4、随着国内石油消费的增加,其出口增量日益减少。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石油产业投资回报率的下降。石油生产国可以通过加大对新油田的开采力度来控制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但往往新油田开采难度更大,投资成本将显著增加,原油出口价格的竞争力将相对减弱。
埃及、叙利亚和也门这三个国家受阿拉伯之春影响时间最长且同为石油生产国,国内政局动荡与石油产量下降不无关系。另外,国内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及食品价格的飞速上涨都让这几个国家防不胜防,甚至一度无法实现收支平衡。颓废的经济形势让更多失业民众领取社会救济,政府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保障国内开支的石油收入几乎所剩无几。此外,人口数量的增加让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埃及人口较1980年已翻番,叙利亚和也门的人口增幅更大。
当然,这些国家还可以依赖其他资源来提振经济形势,但石油收益的下降将对财政预算形成一个无法填补的大窟窿。如果未来石油产量继续下降,当地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同样,对于沙特、利比亚这样的油气出口大国,一旦出现能源问题,将对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前苏联在解体前是一个石油出口国。对于其解体的原因,各方说法不一,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油价的下降。有关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国际油价下滑,前苏联的石油出口收益明显下降。事实上,前苏联石油产量在解体前4年已呈现下降趋势,其他类能源产品产量也相继下滑,经济颓势随后蔓延到各个行业。
石油产量下降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危机,上述几国均为典型实例。如果仅是产量下降,势态相对好控制一些。比如,即使在2003年到2008年出现产量下降,产油国受其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同期国际油价很高。
阿根廷很幸运地避免了这种危机。该国石油产量于1998年达到顶峰,但随后4年产量却出奇低迷。但在2003年到2008年国际油价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阿根廷又迅速恢复产量,赚得大量石油美元。
虽然近两年阿根廷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经济多样化的努力已经减弱了石油出口对该国的影响,阿根廷国民并不会认为石油出口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保障,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石油问题往往会诱发其他问题。
再看看另一个拉美国家。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量近年来已有所减少,但由于其与中国签订了石油换贷款的协议,在石油采出前,委内瑞拉就已获益,这很容易让委内瑞拉深陷其中,如果传统油井产量无法跟上,新油田开采又面临很大困难,产量根本无法保证。
总之,那些产量下降的石油出口国处境令人担忧,因为出口减少将拖累经济,如果恰逢国际油价低迷,更将雪上加霜。石油出口国只能减少社会福利,民怨将因此发酵。对这些国家来说,通过发展新产业替代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当困难,对于潜在的各种危机,石油出口国家应未雨绸缪。
(来源:油价网,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刘洋/编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