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节后或进入第二轮核查阶段

作者:任晓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04-28 07:49:45
分享

前期核查重点包括自我交易、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体外资金循环、虚假的互联网交易、少计当期成本费用、阶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饰业绩、推迟费用开支、资产减值低估、推迟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其他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粉饰业绩或财务造假的情况。

年初,被称为首次公开发行(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拉开序幕。分析人士认为,五一节后IPO或进入第二轮核查阶段。

前期核查重点包括自我交易、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体外资金循环、虚假的互联网交易、少计当期成本费用、阶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饰业绩、推迟费用开支、资产减值低估、推迟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其他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粉饰业绩或财务造假的情况。

下周,债券排查风波如何演化、是否会平息也值得关注。26日,在央行的指示下,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暂停了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和信托产品的开户业务。机构人士称,丙类户的问题,其实央行早已注意并加强准入管理,只是现在暂停这三类产品开户的动作有些出人意料。

根据中债登规定,可办理债券自营结算和代理结算的结算成员为甲类成员,主要为商业银行;只能办理自营结算相关业务的结算成员为乙类成员,主要为信用社、保险、券商和基金等;自营结算及相关业务需委托一个甲类成员办理的为丙类成员,主要为非金融机构法人。

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和信托都是依法募集的产品,暂停开户业务对这些机构的产品运行造成极大冲击,私募债券机构更是叫苦不迭。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相信此举只是配合丙类户监管的临时性举措。

饥渴的IPO现象

近日,“IPO折戟董事长痛哭”事件,再次引起了IPO市场的一片喧嚣。自从IPO去年停发至今,市场上对于IPO的各种热议就从未停止过。IPO为什么要停发?IPO停发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挤在IPO这列大军中苦苦等待?证监会都已经停发了IPO,为什么还在急于解决这次因自身决策形成的“堰塞湖”?原因只在于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融资,需要给健康发展的IPO企业以蓬勃成长的平台,但之前A股市场粗犷的融资方式已经给现今的IPO市场造成了诸多诟病和隐患。IPO停发并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方法,上市企业需要融资以发展企业实力,资本市场需要新鲜的血液来充实自身营养,最为担忧IPO上市的投资者事实上也是需要一些新的企业上来分散其疲乏的眼球。

以前是公司一过会立马开庆功会,大小高管从此“屌丝逆袭”,融资上市前途光明一片,此后就算是开启了“财富之路”。现在不同了,“财富之路”被“巨石”堵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搬开”,即便“搬开”了很多企业能不能通过也是个未知数。目前为止,已经有168家企业终止上市,在其他企业还在焦灼等待的同时,这一百多家已经被挂了红牌。但他们当初也是过五关斩六将,甚至像有的IPO折戟董事长为了填补企业财务漏洞还自讨了腰包。近日的“IPO折戟董事长痛哭”事件,知名会计人士马靖昊称,“一位IPO未成功的董事长在上市过程中留下了近2000万的财务窟窿。(当时)为保证公司(财务数据的持续增长),这些费用都由他个人掏了腰包,当得知上市被拒后,他终于崩溃地痛哭。”起初这名董事长曾提出让公司分担一部分费用,但是保代却对其进行了劝说,告知“公司现在多1块钱的利润,按25倍市盈率计算的话,上市后你的估值就多了24块钱。”并鼓励他“再穷也要咬紧牙关”。可是,IPO一终止就完了,董事长的2000万打了水漂,公司也面临着难以支撑的窘境。我们当然非常同情这位董事长,但这不就是造假上市吗?企业一旦上市,粉饰的报表早晚就会穿帮,下一年业绩又迅速变脸,炒高的股价暴跌,董事长等许多关联方早已赚的盆满钵满,最后遭殃的还是股民。然而上不了市,必然面临这些钱的损失,所以这就是当时董事长对于企业上市进行的一个“赌注”,最后到底是自己损失还是股民损失,这就要看“天意”了。谁知赶上了IPO大核查,最终栽了自己,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的做企业比较好。

当然,一个企业IPO折戟,损失的又岂止是董事长一个呢?北京一家PE人士透露,“IPO过程中,集团公司给这个项目垫了不少钱,为了让项目在人员等支出上减少,还通过借调等方式来负担了一部分的人力成本。”这一项目也在近期被撤回,集团公司前后的花费超过千万元。此外,很多排队公司利润中,政府补助就占了绝大部分,一旦IPO不能上市,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也是一大业绩上的损失?

这些是一次IPO没过造成不小损失的,在IPO争取上市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企业是已经接连被否,被称为上市路上的“苦逼IPO企业”。以东方证券为例,其已经为上市苦等8年。2005年,东方证券第一次梦断IPO,因多起金融纠纷案件致全年业绩亏损;2008年,东方证券第二次梦断IPO,因自营业务巨额亏损致全年业绩净亏。随后,其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实现盈利,满足“持续三年盈利”的上市硬门槛。因此,在增资扩股至注册资本42.82亿元后,再度冲击IPO,然而不幸的是此次遇上IPO暂停和“史上最严核查”。

当然,除了这些排队企业和“潜在”的IPO折戟受害者们,投行、财关、券商直投、VC/PE这些与IPO密切相连的机构也“深受其害”。据投资市场信息咨询机构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168家终止审查的企业中,88家企业获得126家PE/VC机构的资金支持,占比高达52.7%,这意味着上百家的PE/VC机构退出之路受阻。此外,2013年撤销的IPO企业中,涉及的保代人员也远超过了300多人。以Pre-IPO投资在业内迅速崛起的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此次涉及的撤单企业达到6家,另有22家企业正在排队中。另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在724家排队上市企业中,具有创投/私募股权投资(VC/PE)背景的企业为317家,在所有排队上市企业中占比达43.8%。其中,达晨创投、九鼎投资、深创投等投资机构参股企业数量处于领先地位。且从这些排队企业的投资周期来看,ChinaVenture投中集团以机构首次投资时间至2013年4月18日为止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投资周期为41个月。然而这一周期也已超出Pre-IPO投资普遍周期2到3年的投资周期,目前排队企业背后机构面临的退出压力可想而知。

2009年创业板开启,券商直投凭借9个月的超短融资上市周期和可观的投资回报率瞬间膨胀,俨然成为券商一夜暴富的捷径。可如今,以证监会4月3日公布的数据为参考,包括状态为终止和中止的企业,数据显示,共有9家券商直投,涉及18个项目,金额逾7亿元,其中8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1个项目处于“中止”状态。可见,券商方面也是损失惨重,再加上目前的IPO核查着重审查亦是券商,不少券商机构坦言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目前的IPO市场可以用“一片惨淡”来形容,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制度下,受害者又岂止是投资者,不少“钻了制度空子”的企业和机构最终也是自食其果,当然不排除一些业绩不错的企业也因为这场“IPO暂停”被堵在了上市门外。IPO上市的这座大门,外面的企业进不去,进去的企业又不想出来,堵到最后只能是“人满为患”。最终大门一关,市场“闭门思过”,重新整改。眼看着新股面临改革,在改革中“受害”也是在所难免。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