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放弃的欧洲市场
欧盟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出口市场,即便出口前景堪忧,国内光伏企业却并不愿意轻易退出欧盟市场。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透露,无论“双反”的结果如何,晶科依旧会继续在欧洲深入布局和渗透。海润光伏也表示,将把欧洲发展的注意力转向光伏电站项目,其中保加利亚的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占 “在建工程”的一半。
金凤认为,国内光伏企业从去年底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双反”。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光伏企业应对欧盟“双方”主要是几种方式:布局海外市场,比如繁荣的日本、新兴的南非;设立海外工厂,如南京中电的土耳其厂,晶科的南非厂;转投国内市场,2012年英利、晶澳等大厂国内市场出货量倍增,有效地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欧洲市场在中国光伏企业中所占的份额或将不断下调。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综合多方信息发现,坚守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已经纷纷主动调低欧盟市场的份额,大部分公司将欧洲地区的销售收入控制在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50%以内。而在2010年以前,中国主要光伏制造商出货量的95%供给欧洲市场,即便是在市场低迷的2012年,这一比例也约在65%。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指出,现在“光伏厂商是在考察、评估欧洲市场和工厂,同时逐步在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但这些厂商无一例外地存在侥幸心理,乐观地认为欧盟的‘双反’税率会比较低,海外并购和当地建厂的日程一推再推。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应该“两手抓”,一方面走法律途径抗辩,积极地联合业内企业进行投票前的游说;另一方面,在失去欧洲市场前,加快开发新市场,比如日本、韩国,发展多元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