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市场大幅扩容的同时,迷你型基金数量也不断激增,数据显示,在2013年一季度末,约40只基金在5000万元的“生死线”附近徘徊。
在投资者眼中,迷你基金中的部分基金正沦为“僵尸基金”:一方面业绩持续不振、规模不断缩水,认可度极低,而另一方面仍能继续运作“僵而不死”。
在美国,每年有5%的基金被清盘或者合并,这已经成为不少“僵尸基金”的一种常规退出方式。而在国内,基于主动清盘可能对公司品牌造成负面影响,无人敢为先。或许,“合并”是一种更为温和的解决方式。新近公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了基金“关停并转”的退出方式,在业内人士眼中,“合并”或比“清盘”更可行。
“僵尸基金”盛行
“僵尸基金”正在国内成为一个普及词汇。
2010年,投资者小王认购了一只基金,目前,他账上的资金已经快缩水四成,赎回心有不甘,期待上涨解套却无奈难以触及1元的净值线。他的资金就这样被套在了一只“僵尸基金”中——将投资者的资金套牢、即使利用剩余资产获利的希望已经变得渺茫却依然继续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费的垂死挣扎的基金。
“僵尸基金”(zombie fund)一词发源于国外,却频频成为国内部分基金的生动写照,且其涵义被进一步扩大——业绩持续不振、规模不断缩水,认可度极低,在公司产品线中处于最不起眼的位置。
根据天相数据,2013年一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数量达到63只,此外QDII基金有30只。并且,其中有11只净值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
而且,在投资于国内A股市场的“小微”基金中,不少基金与业绩较差有着“相生相伴”的关系。比如,某小型公司旗下的一只名为“核心动力”的偏股基金,成立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4%,截至一季度其规模仅为6700万元。
而事实上,随着小微基金的日益增多,“僵尸基金”也比以前更加频繁地出没。就在2012年年底时,资产净值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主动偏股型基金还只有49只,到今年一季度这一数据更新至63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底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只有4只,这一数字在2013年一季度末却快速发展到了11只。
5000万元是一个临界点,此前规定,当某只基金资产规模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以下时,需要向监管层报送解决方案;而近期新征求意见稿则规定,在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应该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是否继续存续。
投资者和部分研究人士更愿意用“僵尸基金”来描述部分濒临清盘红线的基金。“这些逼近清盘线的基金,可能是业绩长期不振,也可能是成本比一般基金高,或者是投资风格已不再适合足投资者的需求,总之,其存在价值不高,却还向投资者不停地收取管理费。”上海某证券基金分析师如是表示。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近年来此类“小微基金”或者“僵尸基金”的日益增多与新基金审批制度改革与发行加速也有一定关系。在基金行业市场化背景下,2013年年初,监管层放开新基金审核,新基金发行明显提速,基金市场大扩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1173只。
“清盘”的纠结
有意思的是,“僵尸基金”的存在,不仅对投资者利益构成损害,而对基金管理人来说,也同样使其自身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之境。
“一只5000万元以下的偏股基金,管理费里面扣掉尾随佣金,连发一个基金经理的工资都不够!”某基金人士向记者抱怨。而据了解,基金公司管理一只基金需要支付大量固定费用,包括给银行渠道的尾随佣金、运营清算费用、基金经理高额薪酬等,微型基金的管理费有时候还不够覆盖其运营成本。
如果参照国外成熟市场做法,将此类“僵尸基金”清盘,则避免了诸多问题。然而,尽管在国外基金清盘是常规现象,国内却视此为“洪水猛兽”,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基金最先清盘。
“清盘,意味着对自己投研能力及公司实力的否定,等于是自己打自己耳光。而且,行业没有因业绩不佳和规模持续缩水而清盘的先例。毕竟,这种负面例子,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前述基金人士如是表示。
虽然证监会此前早有规定,对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不满5000万的资金要报送解决方案,但基金公司一直未有实质性解决方案。更甚者,请来“帮忙资金”来临时注水,以解连续多日在清盘线下之围。
海通证券分析师也曾指出,对基金公司来说,几千万的资产不会轻易将其散掉,并且基金清盘会对公司的整体形象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在权衡成本和“面子”后,预计日后也很难出现有基金清盘。
事实上,在国外成熟市场这方面的顾虑就小得多,“清盘”已经成为基金的一种常规“退市”方式。据上海证券数据,2011年美国新成立的共同基金(即开放式基金)580只,而进行清盘的基金数量达到了194只。此外,还有292只基金进行了合并。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基金业进入壁垒很低,但长期表现不好的基金也很容易被清盘,每年合并或者清盘的开放式基金占比约为5%。基金公司一方面设立新的基金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并购和清算那些不能足够吸引投资者兴趣的基金。”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代宏坤如是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国内的基金的数量已超过了1000只,在基金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基金的清盘是基金行业生态健康的表现,对此应该持鼓励态度。
“合并”或成转机
一方面是基金公司谁都不愿做清盘第一例,一方面是“僵尸基金”可能越来越多,而新出台的基金法或为其提供了另一条更加可行的出路。
4月26日,证监会公布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强对小规模基金的监管,鼓励小基金“关停并转”,该意见稿要求连续六十个工作日持有人不满两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就基金是否继续存续进行表决。
去年年末,监管层发布的《关于深化基金审核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就曾附带提出了基金的清盘和合并机制,而在新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强调小基金监管问题,指出基金可以转换基金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
在对此“关停并转”新规的解读上,业内人士纷纷指出“合并”可能是未来基金一种更加可行的退出方式。
“整体而言,小型基金合并整合方案较清盘方案更容易实施,一方面,基金合并整合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节约成本,提高基金经理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不会如清盘那样对基金公司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王广国如是表示。
“对于业绩长期表现不佳、规模缩水严重的基金,基金公司大多会通过自购、帮忙资金等方式维系其生存,但成本很高,实际损害的是持有人利益。如果以清盘方式退出,则涉及股票大笔出售等问题,也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合并方式将允许基金公司、持有人决定基金的生存问题,同时集中公司资源。例如,两个小基金合并,或者与业绩表现良好的同类基金合并。”资深基金人士王群航此前也如是表示。
好买基金曾令华也指出,此次基金法修改,事实上把迷你型基金的“合并求生”问题进行了强调,从中国国情来看,“合并”或比“清盘”更加可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征求意见稿只规定了“关停并转”的基本条件,而对于“合并”的细节并未做出描述。业内人士称,从操作层面来看,小型基金“合并”还有许多方面还需要基金公司的尝试与探索。
比如,有仓位差别的基金能否合并?(如偏股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比如,被合并基金在投资上如何整合到新的基金?比如,不同托管行的两只基金如何合并?会不会影响到基金运营与清算?
“由于国内基金没有合并的先例,上述问题正是基金公司未来需要探索与解决的问题。”上海证券代宏坤如是表示。他也进一步指出,理论上,合并的基金二者应该具有类似性,在大类资产配置、仓位、投资策略方面应具有一定可比性,差别太大的基金不适合合并,比如,一只能源行业基金合并到一只医疗行业基金就显得比较滑稽。而不同托管行基金合并等运营问题上,则必须由基金公司来协调解决。
市场化背景呼唤退出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于小型基金“关停并转”的强调,是对目前基金行业“市场化”大背景的呼应——基金公司日益增多,基金产品高速扩容,如果市场“只进不出”,将会产生大量剩余产品和丧失活力。
事实上,在国外成熟市场,基金市场化程度与其退出机制息息相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基金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进入壁垒很低,但长期表现不好的基金也很容易被清盘,每年合并或者清盘的开放式基金约为5%。
上海证券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基金公司数量为713家,有58家公司新进入市场,而32家公司退出市场;2011年,美国新成立的共同基金有580只,进行了合并的基金有292只,清盘的基金数量达到了194只。
同样,目前中国的基金行业正在市场化大背景下高速发展,截至目前,基金公司数量已经由最初的“老十家”发展到超过80家,基金产品数量已经于去年年底达到1173只。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基金产品之间投资管理能力、业绩逐步分化,有一批基金正逐渐被边缘化,沦为“僵尸基金”。
“退出机制是市场化背景下基金业生态健康的反映。”上海证券代宏坤指出,在监管层“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下,基金业市场化在逐步推进,基金公司和基金的数量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在基金设立已经有所改革的状况下,行业及监管层对于基金退出机制方面的关注也在加强。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随着快速发展和各种创新不断,一些陷入“创新陷阱”的基金也有退出的必要。
“对基金行业来说,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会出现了一些应景型的基金,这些基金往往成为创新的陷阱,其退出能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美国共同基金业发展的历史上,很多应景型的创新最后都被扫进了历史。”代宏坤如是表示。
他举例,例如美国的策略资产配置基金(TAAs)、短期多元市场基金、主题投资基金等概念的时髦基金,最终都以退出历史舞台收场。而与美国市场相类似,纵观十多年来国内基金市场的创新产品,不同时期成立的一些主题概念基金、QDII基金似乎也遭遇了创新的陷阱,让这样的基金清盘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记者 苏文
部分主动偏股型基金规模
名称 基金公司 资产规模(亿元)
方正红利 方正富邦 0.36
海富通国策 海富通 0.39
长盛泛资源 长盛 0.44
景顺支柱 景顺长城 0.46
长安策略 长安 0.49
泰达逆向 泰达宏利 0.50
建信社会 建信 0.51
国联安红利 国联安 0.52
核心动力 金元惠理 0.52
长信内需 长信 0.54
金元新经济 金元惠理 0.55
银华中小盘 银华 0.56
信达消费 信达澳银 0.57
交银阿尔法 交银施罗德 0.58
方正创新 方正富邦 0.58
嘉实红利 嘉实 0.59
数据来源:天相 截止日期:2013年一季度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