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改革前夜?

来源:《能源》
2013-06-12 12:10:19
分享

记者批评米勒

在今年4月份普京总统与民众的连线对话活动中,有记者直接指责米勒“不专业”,对页岩气革命应对不力,导致市场份额和公司市值的下降。他请求总统考虑撤换米勒并采取积极对策。对待这一问题,普京的回答显然是有备而来。

“天然气工业公司是否在页岩气革命中沦陷是个复杂的问题,暂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因为页岩气开采成本仍比常规天然气高几倍。其次,我们有足够的常规天然气。第三,开采页岩气和页岩油需要高昂的生态开支。第四,这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页岩气的开采。国际上的专家称,俄罗斯开采页岩气的前景也非常好。”对此,普京滴水不漏地回答道。

虽然普京口头上仍在维护米勒,但统计数据还是业务结构都已经显示,俄气需要一场变革。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发布的《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限制与前景》中指出,俄气已经输掉了为获得新市场而进行的斗争。

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出现的俄罗斯天然气价格和出口量下降的趋势到2013年初还在继续。按照俄罗斯联邦海关局的数据,前两个月出口额同比减少了12.2%,从136亿美元降至119亿美元,出口量同比减少了10.2%,从382亿立方米降至343亿立方米。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从业务结构来看,俄罗斯也没有准备好适应天然气市场的变化。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以管道气为主,因此快速转向其他市场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产业并不发达,实施新项目也被多次搁置。

至于米勒提出的将向亚太国家的天然气出口在短期内提高到与欧洲相同水平的目标,目前看来更像是幻想。因为即使能够同中国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也难以在短期内将对华天然气出口提高到每年300亿立方米以上,而这实际上只占俄罗斯目前天然气出口总额的20%不到。

普京的选择

毫无疑问,俄气未来战略走向的决定权掌握在总统普京手中。

现在的问题在于,在普京的心目中,理想的俄气应该是什么样的?关于分拆俄气的问题,曾在2000年时被卡西亚诺夫政府提出过。当时的普京还需要将俄气作为推行能源外交政策的工具,因此,普京不仅没有分拆,反而加强了俄气的地位。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全球的能源版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俄气的商业模式建立在长期合同的基础上,与此同时欧洲和美国的天然气现货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天然气现货价格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长期合同价格。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向亚太市场扩张(亚太市场已经拥有必要的金融和贸易基础设施),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来压低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

实际上,日本方面在同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包括联合建设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液化天然气工厂的问题上,已经要求俄方考虑降低对日本的天然气价格。

另一方面,俄气长期作为俄罗斯外交政策工具的形象已经扎根,这导致诸多国家在同其进行商业合作方面存在忧虑。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和乌克兰,更愿意花费巨资实现天然气供应渠道的多元化,而不愿做出让步以廉价获得俄罗斯天然气,从而保持国家能源政策的独立。

从经济角度看,无论从效率还是市场化程度方面,俄油和诺瓦泰克公司比俄气都更强一些——他们正在努力成为真正的商业公司,而俄气仍是一个负有推行国家政策义务的国有企业。

实际上,以现有形式存在的俄气,对其他公司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威胁。有意思的是,5月初,俄罗斯联邦审计署宣布对俄气进行审计。该署署长斯捷帕申称,“对俄气的审计结果将会很有趣”。

他不无深意地强调,这是该署主动提出的审计行为,没有任何来自上层的授意。但有专家认为,俄气长期被认为是低效的国有企业,对该公司的审计可能暴露出公司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管道建设的采购和气田开发的投资。也有专家认为,审计是米勒下台和俄气改革的第一步。

尽管俄气在变革的前夜命运依然迷茫,但可以想象在面临国内外的压力下,其变革应该是深刻的。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刘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