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方式大比拼 直接给全球穷人现金效果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09-22 09:28:58

摩洛哥是非洲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其国民中只有56%识字。那里的大部分学校没有电,有些甚至没有厕所。大部分农村儿童会进入小学,但40%的学生会在六年级前辍学。

为了鼓励家长让他们的孩子继续呆在学校,研究人员最近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按照每个孩子每月8-10美元的标准,将钱发给该国最贫穷地区的家庭的父母。有些父母被告知只有孩子能正常上学,他们才能得到这笔钱;而对另一些什么都没说,只是简单地让他们拿到钱,然后任其所用。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无条件的发放钱比要求家长做某些事以得到赠款更为有效。

他们总结道:“在某种程度上,以条件为限制所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纽约时报》的杂志故事探讨了一个相似的主题:无偿资助穷人的事例越来越多,但愿这能带来积极作用,比如能吃得更好、能去上学或者生病能得到治疗。

尽管我们对于人性抱有悲观,但《纽约时报》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做法真的有效。

20世纪90年代末,墨西哥试过类似的事情,给数百万的家庭发放现金。令他们惊奇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并没有将赠款浪费在喝酒上,或为如何花钱闹的不可开交。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资助项目里的儿童更有可能呆在学校,他们很少生病,饮食也更有营养。并且,获赠人不会把钱挥霍在烟酒上。甚至,一些人将一部分钱用于投资。目前,超过六百万的墨西哥家庭得到现金资助。

摩洛哥的两种版本——有条件和无条件——都使得入学人数增加。相比之下,无条件的资助更有效地让孩子入学并减少辍学的机会。并且,这种做法成本更低,因为部门人员无需去核查学生是否到校。

该项目的作用非常大,它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家长有了更多的钱,儿童便可以去学习数学,而不是在街边卖点小玩意。

研究员帕斯卡利娜·杜帕斯(Pascaline Dupas)说,给现金资助捆绑条件所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如果父母觉得很难保证孩子旷课较少而达到项目的要求,他们一开始便不会参加这个项目。或者,如果孩子旷课一定次数后,他们会选择退出项目(甚至可能辍学)。

“许多家长高估了达到条件要求的难度。”杜帕斯解释道。“他们会想,反正我也不能达到要求,干嘛还要费工夫去试。”

这项研究表明了无条件资金资助的成功,“循序渐进,胜于揠苗助长。”

《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从侧面介绍了一种慈善方式——“直接援助”(Give Directly),即直接给全球的穷人们现金。该报道采访了肯尼亚的一个村庄,那里的村民正使用收到的“意外之财”,购买金属屋顶或做摩的生意。

当然,他们仍生活在交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之中;他们的小企业可能永远只有一两个员工,一天赚不到20美元。

但是,这总比一无所有好。而且,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认为这已经是非常好。

“人民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一旦他们有钱,他们会去买。”《纽约时报》的贾森·戈尔茨坦(Jason Goldstein)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