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上海的外地人: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12-19 19:18:34

12月19日上午,中国日报网记者对生活在上海的外地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采访,地点选在了热闹的豫园商业城。调查结果有几点令记者颇感意外,这些打工者的幸福指数很高,身上散发出很强的正能量,彼此间超有爱。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上海执着寻梦的热情。

大龙,吉林人,80后,来上海4年多了,经营一个朝鲜打糕摊位,虽然采访时没见客人,但据他说生意还不错。大龙是第一个被采访的对象,有着东北人的外形和爽朗的性格,沟通起来很顺利。他说自己当初和朋友来这里闯荡,很快爱上这里,在这里,他说自己可以找到梦想。而被问及是否想念老家,将来是否回去发展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在上海虽然没有找到归属感,但是回家已经不适应了,未来还是想在这里扎根。

年轻妈妈罗小姐,安徽人,21岁,卖毛笔的摊主。记者第一眼看到她时,她怀中正抱着一个两个月的婴儿,小家伙身上裹着厚厚的衣服,在妈妈的怀里睡得很香。罗小姐来上海一年多了,一直和婆家人从事卖毛笔的生意。孩子出了满月,她就出来照看摊位了。对于目前的生活,她表示还不错,比较满足。在和记者沟通期间,罗小姐隔壁摊位的浙江女孩时不时帮助她抱一会小孩。而这种有爱的场景在这些外地人中屡见不鲜,18岁的水吧服务生梁先生午餐时帮助卖快餐的大姐看摊,47岁的保洁员刘女士替生病的同事当班,一个人负责两块区域的清洁工作。刘女士说,这种现象很普遍,大家在这里工作,遇到对方有难处时都愿意伸一把援手。

这些打工者的收入有高有低,但大都回答“还算满意”。保洁员刘女士每月工资1620元,不过她说:“我很知足,因为这份工作劳动强度不大,适合我干。”而60岁的厨师安师傅年收入稍高些,每年5万多,但每天工作时间接近12个小时,他说自己习惯了,不觉得累。对于未来,他没想好太多,说多干一年是一年,一方面减少儿女负担,另一方面自己生活还能充实些。

快乐的情绪和正能量是可以传染的。采访结束后,记者与他们一一道别,收获了一张张笑脸,感觉自己的内心也是满满的幸福。

(来源:中国日报网 马晓棠 编辑:刘梦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