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聚焦大举在非洲建厂的中国企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5-15 14:51:50

走进非洲:聚焦大举在非洲建厂的中国企业
 
南非本地工人在海信位于开普敦的工厂工作

从海信(Hisense Co.)位于南非开普敦的生产线上每下线一块闪着绿光的电视机主板,就意味着中国朝着新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又迈出了一小步。

这条生产线的八名非洲技术员通过电脑监控组装流程,他们也有加快工作速度的动力。经过不到一年的操作,他们生产主板的速度已能和中国技术员媲美,生产每块主板仅需70秒。

但不足之处是,同样生产这些产品,海信中国工厂的员工人数要比南非少一半。在南非,每位技术员负责监控一台机器,而中国工厂的技术员是每人监控两台机器。

海信中东和非洲部门总经理刘斌表示,南非工厂也能一步一步赶上中国工厂。

由于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企业目前正逐步走进非洲,在非洲设立新的工厂,并雇佣更多当地员工。中国企业的这些举措是一个测试,看低成本制造企业在非洲的生产力能否达到和国内一样的水平。

很多人认为这些企业能。

咨询公司Frontier Advisory的首席执行长戴维斯(Martyn Davies)表示,中国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投资者,既能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最低端的生产,也能在南非从事较高端的生产。Frontier Advisory在中国和非洲开展业务。

走进非洲:聚焦大举在非洲建厂的中国企业
 

汽车生产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China FAW Group co.)正在南非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工业中心新建一家卡车和轻型商用车生产厂。中国制鞋企业华坚集团(Huajian Group)也计划未来10年向埃塞俄比亚投资多达20亿美元,使该国成为华坚集团向欧洲和北美出口产品的基地。中国工厂也在乌干达生产钢管和纺织品。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是促使中资企业前往非洲的原因之一。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随着低技能中国工人与亚洲其他地方以及非洲同类工人的工资差距扩大,未来几年可能有多达8,500万个工厂岗位离开中国。

除了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外,非洲也能为在当地制造的中国产品提供诱人的巨大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增长最快的10个经济体中有六个在非洲,此外,许多非洲国家也在降低自身对石油、金属和宝石等资源进行开采的依赖。

不过,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能分配的不均衡削弱了非洲的成本优势。世界银行估计,同样是制作衬衫,在一个班次内,一名中国工人的产量可能达到一名埃塞俄比亚工人的两倍。

对于这一生产率差距,中国采取的做法一直是派遣更多中国工人前往非洲。中国表示,去年派往非洲的工人数量为214,534名,占外派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根据中国商务部数字,这一对非洲的外派人数较2011年增加了18%。商务部未提供2012年数据或行业分类数据。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数据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因为其中未包含在非洲做生意的企业家和贸易商。

目前,中国企业正迫切希望在非洲展示出他们最好的一面。中国总理李克强本月访问了几个非洲国家,承诺加大对各种非洲项目的支持。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也表示,他定期与中国企业的高管会晤,鼓励他们在当地招聘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非洲发展工业。

田学军称,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愿意拿出来分享。他说,中国在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走进非洲:聚焦大举在非洲建厂的中国企业
 
海信称,开普敦工厂600名员工中95%都是南非本地人。

据中钢集团(Sinosteel Corp.)南非副总经理卫中称,中钢集团不希望文化冲突渗透到工作场所,因此该公司矿业、制造和贸易子公司近3,000名雇员中只有一小部分不是本地雇员。

海信非洲总经理称,对海信来说,并不考虑将中国工人输送到非洲。他称,中国工人有餐饮和住房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中方支持架构,经济上来说并不可行。

但是海信也因此面临着工人技术差距的问题。海信在全球雇有约1万名工程师。该公司估计,在南非约5,000万人口中,工程师数量仅有约3.5万人。海信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一个工程师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大洲招募到技术人才。

海信最终决定,在一家几年前就已歇业的南非电视机厂商的工厂原址建厂,并招募该南非厂商的许多原雇员。海信还在工厂内设立了培训项目,帮助工人跟上海信的制造流程速度,其中包括在电脑辅助下进行主板装配。

海信开普敦工厂经理Ebrahim Khan称,南非面临的不是失业问题,而是工人技术不够无法被雇佣的问题。

中国政府背景的中非发展基金(China Africa Development Fund)与海信共同投资建立了该工厂,持有少数股权,当时提出的条件是海信聘用当地员工。如今,该工厂600名员工中95%都是南非本地人。

(本文节选自《华尔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