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洋经济周刊》5月13日一期刊登题为《世界经济将转入低增长时代?》一文。作者为东京海上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战略师平山贤一。文章称,距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风波已过去5年。在伤疤即将平复之际,美国缩减了货币宽松政策。
然而,克里米亚半岛地缘政治风险开始抬头,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在持续扩大,中国经济在减速,引导新时代的经济主体尚未出现。认为世界经济将进入低增长时代的观点似乎非常具有说服力。
根据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主编的世界经济史,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实际增长率大体上维持在同一水平上。如果人口增长率为0.5%,经济增长率也将是0.5%左右。
即使世界人口继续增加,但只要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也将受到不良影响。截至1820年,这种关联一直存在。给这种关系打上休止符,世界经济增长率凌驾于人口增长率之上的时期,是在19世纪以后,经济增长率快速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创新的加速。1820年至1970年的约150年间,经济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至后者的两倍以上水平。
三大拉动因素消失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率下降,2012年为1.2%,经济增长率也下降至2.2%。
虽说石油危机导致二战后的高速经济增长结束,但那之后经济也在持续增长。笔者认为,由于有以下三种因素持续存在,即便人口增长放缓,技术创新停滞,也能避免名义经济增长率的骤降。
第一个因素是经济增长加速只是名义上的经济增长。必须看到,扣除物价上涨影响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事实上是缓慢下降的。上世纪70年代,世界更喜欢实物(原油和黄金等)而不是纸币,因此成功掩盖住了通胀率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名义经济增长率虽接近14%,但除去物价上涨因素后只有不到4%。
第二个因素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达国家的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购买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多消费年龄层(35至54岁),支撑了经济增长。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现象。
第三个因素是进入21世纪,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迅速产业化,向生产现场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世界人均经济增长率被拉高,在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支撑了世界经济增长。
不过,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正在消失。
劳动人口比率下降
首先,世界人口增长率今后将继续下降。据联合国推算,约5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率将达到0.3%。世界整体的生产年龄人口比率已在2013年达到顶峰。不仅是欧美国家,就连中国的生产年龄人口比率也已在2010年达到顶峰。
也就是说,如果女性就业率不上升或者退休年龄不延长,那么以发达国家为首的生产年龄人口比率下降将影响经济。因此,与以前不同,今后劳动成本上升压力将增强,影响全球企业的生产率,从供给方面给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世界多消费年龄人口比率在2030年之前将继续增长,有望拉动消费增长。不过,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已在2002年触顶,多消费年龄人口在2009年以后开始减少。中国多消费年龄人口比率在2011年越过顶峰,2025年以后多消费年龄人口将转而减少。
鉴于这种现状,今后将不得不依赖扩大南美、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消费。巴西多消费年龄人口比率将上升至2032年,印度为2041年,非洲各国为21世纪50年代以后。不过,这些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如果中间收入阶层不能如设想的那样增加,将很难发挥“人口红利”效应。这种情况下,财富加速集中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
技术创新愈加重要
如果上世纪70年代以后推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消失,那么将只能寄望于提升“人均经济增长率”的技术创新。
回顾产业革命以后的技术创新历史,不仅是在收音机、电话、计算机等信息通信领域的创新出现时,包括在煤炭、石油等能源领域的创新涌现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蒸汽机、汽油引擎等蒸汽革命推进时,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上升,中间收入阶层快速增加。
今后世界仰仗的将是信息领域成为能源、动力和健康护理领域技术创新的引爆剂,从而实现全球中间收入阶层的增长。
近年来,世界进入了不稳定的时代,但越是在社会矛盾变大的时候,越是存在以民间为中心的技术创新的机遇。因为,通过纠正此前积累的差距和没效率的部分,可以期待出现技术创新的加速反弹。现在正是考验人类智慧的时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