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5月28日报道,在拥有上千年农耕历史的中国,农业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一直被人们视作是维系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根基。虽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相比新兴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的演进变革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种种动向,却似乎预示着中国农业变革的时刻已经到来。
今年5月,频繁召开的各类农业论坛与大型会议,似乎佐证了这一点。5月底,“2014世界种子大会”、“中国新型农业示范区与国际合作论坛”、“中国—东南亚、南亚国际农业科技合作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专题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轮番上演,规模之大活动之频繁均属罕见,有媒体甚至干脆把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命名为“中国农业周”。而在这些会议中,在北京丰台举办的“世界种子大会”更是前所未有地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未来的关注。
据报道,虽然目前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出口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饥饿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除了水稻与棉花等少数几个品种外,绝大部分包括大豆、玉米在内的种子品种市场,却始终为部分发达国家所统治。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但良种和技术却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对于中国的种子安全、粮食供应乃至农业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困局”。
延伸阅读:中国2015年或成全球最大种业市场
如何破局?这不光需要国家政策的扶助,也需要工商业资本的投入,以及创新技术的支持。
在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资源日益紧缺、人口总数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吃上健康的食物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要求。而伴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在这方面也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更是不断出台落实,农业自身的资源及发展潜力也已经逐步开始显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有关选择性地鼓励到铁路、棚户区改造、农业、智能电网、新能源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投资的表态,更是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透露,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至87%,全部农产品自给率差不足70%左右,有30%左右的农业产品需要通过国际市场进口调节。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应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到农业和农村中去发展,并稳定有序地释放粮食进口需求信号,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要确保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产能。这对于我国农业企业跻身全球前列、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更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突破却非常有限。部分业内人士更是直言,当前我国的种子企业中,还没有任何一家具备与国际大公司抗衡的实力。而创新,正是决定农业发展提升新水平,创造农业经营新模式的关键,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也能够确保农业经营模式有利可图,从而从另一个方面吸引更多工商资本的投入。
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曾预言,农业将成为未来20年中最激动人心的职业发展领域之一。他表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眼下世界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粮食问题,伴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渐严峻,粮食生产规模的滞后,如果不做出改变,那么到未来,无论支付多高的价格也无法帮助我们买到足够的粮食。对于身为农业大国、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及时布局、未雨绸缪更是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农业发展变革的关键机遇,帮助农业这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