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奶粉“认证”余震:伊利遭“空袭”引行业激辩

作者:王先知 王慧 来源:国家财经周刊
2014-06-17 17:00:17

史上最严奶粉“认证”刚刚落下帷幕,中国乳业市场再起风波。

儿童节刚过,有媒体报道称,伊利集团公司及旗下三家公司未通过奶粉“认证”审核,此消息引起一片哗然。

伊利称四家工厂“落榜”系误读

由于旗下4家工厂并未出现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名单中,此消息被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伊利股价大幅下跌。一天之内,这家乳业巨头市值蒸发了53.73亿元。

6月3日晚间,伊利股份紧急发公告称,对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公司有4家工厂未通过此次审查的情况,公司说明称,报道中提到的4家工厂不在公司提交的生产许可审查名单中,是因为它们不需要申请获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

对此,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向财经国家新闻网记者回应称,新细则是政府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的有效举措,但部分媒体的解读实在是让人既无奈,又冤枉,比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团名称,不是具体工厂,按照国家新的规定,集团公司不需要再持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没想到闹出了这样一个大误会。

此外,伊利股份相关负责人接受财经国家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是外界对伊利生产运营情况不熟悉所引起的误解,实际上伊利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全线都已通过审核,有点躺着中枪的感觉。

对此事件,资深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接受了财经国家新闻网记者时采访分析认为,这应该是一起误读事件,对于误读的原因,应该是有关媒体不了解关于集团和子公司接受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的相关政策规定,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结果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光大证券“看空”引行业激辩

“屋漏偏逢连阴雨”,这句话用在伊利股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除了被曝旗下四家工厂未能通过审核外,光大证券出炉的一篇名为《伊利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全面冲击》的研报,也在市场上也广为流传,也是引发伊利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份报告中,光大证券研究员邢庭志从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等三个方面给出了看空伊利的三个理由。

对此,张剑秋告诉财经国家新闻网记者,各机构对于乳业的发展都有不同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实属正常,光大研究员此前一直专注于白酒领域,可能在思维习惯及数据估值上有一定的操作惯性,乳制品业毕竟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相信时间久了,该研究员对于伊利股份的了解会更加深入。

据财经国家新闻网记者调研了解,乳制品行业的产品升级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低温奶、常温酸奶、乳酪等高利润水平产品的快速发展是必然,蒙牛、伊利、光明三大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占据不仅依靠前期已有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后期不断地战略调整,三大企业有不同发展战略,在乳制品行业均有较强的竞争力。

对此,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接受财经国家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伊利作为行业巨头,更具有资金实力、奶源和渠道资源,其发展低温奶相对具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常温奶比重过大的行业巨头并非只有伊利一家,若只让伊利一家来承受所有压力,恐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