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中国影子银行不足为惧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6-19 15:04:58

中国日报网6月19日报道,渣打银行认为,影子银行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中国不会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

渣打银行:中国影子银行不足为惧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和证券研究部中国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陈睆明联合撰写的文章称,中国的影子银行与美国不同,它可能会增加坏账,但事实上可能降低了中国银行业爆发危机的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6月19日发表的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和证券研究部中国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陈睆明联合撰写的文章称,中国的影子银行与美国不同,它可能会增加坏账,但事实上可能降低了中国银行业爆发危机的风险。详细内容如下:

金融体系的阴影中可能潜伏着危险的东西。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当2008年美国银行业体系几乎被“烧毁”的时候,阴影中的东西就是助燃剂。这种充斥着证券化债务的高杠杆表外工具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危机要远比没有这些工具时严重。

因为知道了美国银行业体系曾潜伏的问题,一说到中国的影子银行业,人们就感到恐慌。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查探中国影子银行业的情况。我们相信,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必要的。

中国所谓的影子银行业与美国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关系。广义上,影子银行业务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的信贷。在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最重要的载体就是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由信托公司和银行销售。信托公司为富人和企业管理着大约10万亿元人民币(合1.6万亿美元),而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不相上下(不过在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中,大约有3万亿元人民币是银行理财产品资金)。

影子银行业源于对监管的反应。随着《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的出台,银行面临着更高的资本金要求,因此寻求发展表外业务。家庭也迫切希望将传统储蓄账户上的资金,转移到理财产品账户上,因为收益率会高出很多。对银行来说,绝大多数理财产品是受到管控的表外资产。

这里显然有一些问题。银行可通过表外持有理财产品,逃避某些重要的比率监管要求,比如无需对投资持有资本金。如果一款理财产品出现问题,理论上投资者要承担损失,但实际上银行通常不会让客户蒙受任何损失。

但普遍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风险有许多是缺乏根据的。此外,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销售的理财产品有一些重要区别。

首先,查看一家典型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组合时,我们发现,大多数资金被用来购买短期的、流动性很强的银行间存款。结果是,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跟着银行间拆借利率走。因此,认为这些资金全都被用于中国一个个“鬼城”的房地产开发,是错误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只有20%-30%用于放贷。

相比之下,信托公司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放贷,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资金大部分被投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基建公司。这里的信贷风险要大得多。

其次,当银行用理财产品的资金放贷时,借款人经历的信贷审批流程,通常与他们借入银行表内资金时是完全一样的。不同信托公司的信贷审批流程质量则有着很大差异。此外,银行有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支撑任何损失,而信托公司的资本金比率则较低,因此应对违约冲击的能力要差得多。

第三,这些贷款都不会被分割、拼接、然后出售给其他投资者。相反,这些资产整整齐齐地待在信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或银行的理财产品资产池中。在美国,一旦一小部分证券化抵押贷款违约,证券化就会导致风险蔓延至整个体系。相比之下,在中国,如果一笔贷给一家山西煤炭公司的贷款违约,风险是可控的——它不会传染至整个体系。

第四,这些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杠杆。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通常从富人那里筹得资金,并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如果发生亏损,投资者(或资产管理公司)会承担。即便发生亏损,应该也不会引发投资组合的去杠杆化。

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最好这样看待中国“影子银行业”的风险:它可能会增加坏账,但它不太可能像批评人士所称的那样,会导致不良贷款问题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

然而,从根本上说,唯有利率自由化会减慢影子银行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存款利率受到管制。一旦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银行就可以通过常规的方式(而不是依赖理财产品)来争抢资金了。

那么,就目前而言,理财产品将会继续存在。尽管其中可能蕴含风险,但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这是中国式的利率自由化。家庭的存款获得了更高的收益。与此同时,银行正在学习应对更高的资金价格。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在其他地方,爆炸式演进曾导致危机。理财产品事实上可能降低了中国银行业爆发危机的风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