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处于寒冷期 日企在华照样赚大钱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7-30 18:03:58

中国日报网7月30日报道, 目前中日关系处于40多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但许多日本企业在华的销售额都创下了新高。

东京财团网站七月下旬发表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前日本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濑口清之的分析文章称,目前,中日关系处于40多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日本企业涌入中国的速度也已经随之放慢。不过,此前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适应了中国市场环境且已立定脚跟的日本企业正在收获丰硕成果。它们的经验为今天全球经济下的其它日企提供了宝贵借鉴。

延伸阅读:日媒:在华日企配合整风杜绝商业贿赂

日企生意照常做 在华销售额创新高

日本政府2012年9月“购买”钓鱼岛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半多,但是东京和北京之间的关系仍然处于寒冷期。2013年在夏末和秋天的时候曾出现一线希望,当时,安倍两次放弃参拜被中国人视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象征的靖国神社。但安倍于12月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似乎注定要继续寒冷。

中国的反日抗议和抵制日货运动出现在2012年秋天,短期内给日本在华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有行业日企的销售额都骤然跌落。但是这样的影响很快就消失了。早在2012年12月,除了汽车、政府采购、旅游业以外,其它所有主要行业的销售都已经恢复。到了2013年4月,汽车销售几乎已经回到了一年前的水平。6月底时,日企已经被允许再次投标中国政府的采购项目。2013年7月,中国旅行社的业绩显示组团赴日旅游业务已经回升。

去年10月,日本汽车、工业机器人、农用设备等其它产品的制造商发布的中国销售额都创下新高。下面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些趋势。

日本的三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日产、本田)自2013年9月起在中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11月,日产和本田的新产品的销售额几乎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而丰田的年销售额增长了40%。三者合起来,日本汽车业占据了当月中国新购汽车市场份额的19.2%,超过德国汽车企业的15.6%,在外国汽车企业中位居第一。汽车零部件的销售已经反映出汽车销售的复苏。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中国厂商对日本工厂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也在猛增。2013年夏季,安川电机在常州建设的大型机器人生产工厂开业,川崎重工在苏州设立的机器人工厂计划在2015年4月初开业。三菱电机的工厂自动化系统在中国的销售额亦快速增长。爱普生计划把机器人生产从长野转移到位于深圳的工厂,表明它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

好消息不仅仅限于汽车和机器人行业。例如,大金工业正迎来中国空调需求大增的好时机。2013年4月至9月,大金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增长了45%,因此它计划在中国再增加2000个销售网点,让总销售网点的数量达到14000个。

食品行业中,来自日本的意大利风味家庭餐馆萨莉亚在中国的连锁店已经将近150家。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让连锁店数量达到400家。其它有扩张计划的还有吉野家、无印良品、Seven & I (7-11连锁店的母公司) Holdings、日清等。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超过美国

日企得以在中国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日本高水平的对华直接投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在世界对华直接投资中位居首位。就在2013年1-11月期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额高达67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1亿美元、韩国的29亿美元、德国的20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的增长率相对缓慢——2.3%,而美国和韩国都超过8.6%,德国则超过43.7%。这与日本前一、两年的16.1%与55%相比大幅下滑。

直接投资额下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2012年中国反日抗议引发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日企不太情愿在中国开厂经营。而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已享有一定程度成功的日企保留了那份聪明,一边留心风险的同时,一边采用小规模增长策略追求利润;其它企业则被观点偏颇的媒体报道上暗淡的氛围所吓跑。这一差距的存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爆发后表现更突出。

根据日本主要银行一直以来从企业客户那里接到的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判断,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未来数年内有望继续增加。理由很简单:中国的消费群正在以超过GDP增长率的速度兴起。

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城市对日本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往往会激增。通过计算符合标准的城市里的总人数,可以估算出日本商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的顾客人数。2010年,这个数字约为1亿人。到2013年,这个数字已发展到3亿,而2020年有望达到7-8亿。

有两个基本因素在推动中国人均GDP的飞涨: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的升值。在印度、巴西、印尼等其它新兴市场,由于经常账户失衡进一步恶化,货币已经贬值。而中国自2005年以来就维持了可观的贸易顺差,人民币也因此一直升值。再加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就被推高了。

受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活跃状态有望一直持续到2020年左右。除非中国对外出口的竞争力意想不到地下滑,否则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这意味着人均GDP会持续增加,日本商品和服务的中国市场也很可能因此继续扩大。

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正如之前提到的,日企倾向于走两个极端。而这一差距的实质是企业本地化能力存在差异,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在今天 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成败。

那些在中国本地成功经营的日企,通过聘用有才能的中国管理人员来领导它们在当地的分支和子公司,在特殊的风险中巧妙地驾驭中国的商业环境,逐年提高企业的业绩。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基于密切的沟通和互信,总部能向当地分公司提供有组织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多年苦心经营才打入中国市场的日企并没取得什么成果。这是因为它们没直面本地化挑战,未聘用有能力的中国企业高管并赋予他们真正的管理权力。那些维持在边缘线上的企业现在的处境更加艰难。由于缺少获取当地信息的可靠来源,它们只能被日本和西方报道中带有偏见的报道吓住,它们犹豫不前,直到机会之窗关上。

鉴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市场利润,无力在这里竞争的企业的全球地位和企业价值可能会显著下降。

中小型日企依靠在日本市场和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的份额很可能也能生存。但对于那些与国内外对手在国际上激烈竞争的主要日本企业来说,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就意味着在世界市场的失败。这才是今天商业所面临的真正的“中国风险”。日企高管必须记住,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要想在全球经济中生存,他们就不能回避中国市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