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金砖银行挑战世界经济旧秩序

作者:信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8-04 09:20:25

据《金融时报》8月4日报道,13年前,Brics还是时任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设想出的一个营销策略。现在它是一家银行。你很快就会知道,它将拥有自己的设计师手袋系列。

上个月,在巴西福塔莱萨(Fortaleza),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5个金砖国家同意创建一家开发银行。他们还设立了一个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正式名称是“应急储备安排”(CRA),该协议将让各国央行在紧急时期获得外汇供应。借用俄罗斯财长安东西卢安诺夫(Anton Siluanov)的话来说,金砖国家正努力创造一个迷你版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一个迷你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这5个国家的首字母正好组成了一个朗朗上口的首字母缩写词Brics。它们如此迅速地建立一家实体银行,确实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这是对由西方主导的机构未能适应形势变化的斥责。如果说战后秩序真的在被颠覆,正确的回应应当是“说得对,说得对”。

新的金砖银行将拥有500亿美元的启动资本,最高资本上限是1000亿美元,它将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每个国家将出资100亿美元,这让它们有了平等的话语权。金砖银行总部将设在上海,金砖银行行长职位将采取轮换制,首任行长将来自印度。2021年才会轮到中国。

相比之下,金砖5国将按照自身规模为CRA出资,其中出资额最高的是中国410亿美元,最低的是南非50亿美元。这个应急储备是金融紧张时期的安全网,比如当一国货币遭受投机性攻击的时候。CRA以“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为模型。“清迈倡议”是1997年亚洲金融[-0.30%]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签署的规模达24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当时亚洲创立自己等同于IMF的机构的提议被华盛顿否决。

创立金砖银行是对世界经济秩序的一种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喜欢IMF。在上世纪90年代,IMF僵硬地坚持市场化改革,这让许多国家认为它只是压制穷国、而不是帮助它们脱贫的工具。亚洲国家认为IMF非常虚伪。在1997年,IMF坚持要求印尼等国实施毁灭性的紧缩措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IMF却欣然支持西方国家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

即便IMF已经有所改变,但它仍未改变其架构。决定每个国家出资额和投票权的配额体系,未能反映出世界巨大变化的现实。占到全球逾五分之一产值的金砖国家,仅拥有10.3%的配额。相比之下,仅占全球18%产值的欧洲国家却拥有27.5%的配额。雪上加霜的是,IMF总裁一职由欧洲人把持,而世界银行行长通常由美国人担任。按照2010年各方达成一致的改革方案,IMF的资本将倍增至7200亿美元,并向穷国转让6个百分点的配额。且不提这个改革方案不到位——美国国会根本没有批准这些改革措施。

在金砖国家看来,全球金融体系对它们不利。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指责富国追逐自私自利的政策,不考虑这些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美联储(Fed)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就宣布“逐步退出”其债券购买项目,这表明它愿意开关货币政策“龙头”,即便这会引发穷国市场的动荡。

欢迎金砖银行的一个理由是,它将会带来竞争。中国为非洲提供替代资金来源,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考虑到大量的道路、电厂和下水道系统需要资金,新的金砖银行同样应该具有积极意义。印度央行副行长尔吉特帕特尔(Urjit Patel)表示:“任何新的机构只要增加长期资本,都必然有利于世界。”

金砖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的机构反映出一个时代正逐渐远去的现实。世界已经改变,基本上是越变越好,因为穷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小。金砖银行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未来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