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利比亚复工艰难 重返需三思

来源:搜狐财经
2014-08-18 16:36:17

5月以来的利比亚,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7月13日,两派民兵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激烈冲突,国家大有失控之势。

7月28日,中国驻利使馆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中资企业8月1日前组织人员撤离。

自2011年针对卡扎菲政权的战争结束后进入利比亚的外资企业,如今再次面临撤离的现实。除中兴、华为留守少数中方员工之外,绝大多数中资企业选择悉数撤出。

复工艰难

为加快战后重建,利比亚临时政府成立伊始就大声疾呼,希望外国企业返利复工,以缓解社会压力。部分中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重返。但是,受账户解冻、保函延期、损失赔偿及合同价格调整等问题影响,战后返利复工的进展非常缓慢。

在安全方面,推翻卡扎菲后的利比亚,一直未能迅速建立起正常的国家秩序,正规军和警察体系迟迟没有重建。各地武装民兵拥兵自重,占地为王,完全不受临时政府控制,武装冲突、爆炸、暗杀、抢劫等事件如同家常便饭。

据记者了解,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前有近30家中国企业在利有工程和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房屋、道路、铁路等基建项目,合同金额逾200亿美元。而战后与利比亚方面商谈签署复工协议的主要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土)等。

中建负责班加西两万套住宅的建设工作。2013年5月,中建与利方签署了复工协议,随后在班加西开始了小规模复工,成为战后第一家返利复工的中国房建企业。截至2014年5月,中建公司在班加西的中国员工达到891人,也是拥有最多中国员工的中资企业。然而,一名中国工程师2014年5月在班加西遭枪杀,再加上一处工地位于两派武装的交火区,至6月中旬中建又撤出了全部驻利中方人员。

中交承建的是在班加西、米苏拉塔等地的住宅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土承建的则是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三条铁路项目。据记者了解,中交此前一直在清点损失、修整办公环境,并未大规模复工。而中土则因为铁路项目范围遍及利比亚全国多地,安全条件不允许,再加上主营地2014年2月被民兵武装占用,一直未能复工。

中土利比亚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献民告诉记者,虽然利方对中土项目态度积极,但该项目要真正重新启动,还要取决于利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当地局势的发展。目前,这两家公司也撤出了全部中方员工。

除上述3家公司外,大连国际、福田雷沃、山东临工、中地国际等中企的人员也相继撤出利比亚。这些企业在利比亚业务开展量不多,人员也相对较少,每家企业只有三四人。

其实不想走

除了国企,战后进入利比亚的还有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有些民企是首次进入利比亚,有的则是重返。经营废旧钢铁回收及重炼业务的三元钢铁就属于后者。

此前,战事结束后的利比亚因重建对钢材需求巨大,由于该国没有钢铁生产能力,给三元钢铁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在接到临时政府邀请后,2011年2月全部撤出的三元钢铁决定重返利比亚,生产地点就设在的黎波里南部80公里的盖尔扬。

张仁方是三元钢铁的一名管理人员,亲历两次撤离。说起这第二次,他有些不舍:"很留恋,付出了很多汗水,说撤就要撤,损失不小。这次库存有点多,总共有一万多吨钢胚!"不过他告诉记者,等局势好转,他们还会回来。

三元钢铁的心态在一部分民企中较为普遍。中国驻利比亚大使李志国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使馆为此花了大量精力进行说服,"他们多数还有一种侥幸心理,总觉得子弹不会落在自己身上。"李志国了解民企的心情:作为私人投资者,他们很在意撤离带来的经济损失,不情愿撤离也很容易理解。

民一位民企老板曾告诉记者:"本以为经历了2011年的战争,再加上两年缓冲期,利比亚局势应该会好转。谁承想如今变成这个样子。"据记者了解,还有一些民企在利比亚开展长时间业务后,一直未与使馆建立联系,以至于本次撤离行动中非常被动。

重返应三思

曾有中方人士这样评价战后的利比亚:"这个国家,宪法是过渡的,国名是暂定的,政府是临时的,军队是拼凑的,警察是民办的,法院是说了不算的。"

目前,利比亚正陷入自2011年卡扎菲政权倒台以来最为严重的武装冲突。各派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东部城市班加西等地的冲突持续升级,现已蔓延至距离的黎波里约50公里的扎维耶地区。外界对利比亚可能再次爆发全面内战的担忧与日俱增。

在李志国看来,现在利比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内部各种矛盾不断,国际势力插手搅局,国际恐怖势力也向利比亚渗透,所有这一切,令利比亚局势发展前景晦暗不明。

未来利比亚走向何方?相关外交人士对此并不乐观,认为局势或许还将继续恶化下去。动荡之际,中国企业短期内再次重返利比亚的想法似乎遥不可及。即便局势稍有缓和,再次出现战后重建商机,中企还需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