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再次看到“中国红”

作者:信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9-12 11:25:46

 

中国经济增长不仅为包括美国在内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抑制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后工业化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关系,双方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美国之所以购买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消费品,是因为美国在服务业和知识产权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地位。正如美国学者研究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中国的廉价商品,那么,美国的通胀现象将会非常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发展,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同时也给美国的经济转型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美国在全球四处放火,从出兵阿富汗到发动伊拉克战争,从轰炸利比亚到怂恿乌克兰闹“颜色革命”,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如今各地局势发展却让华盛顿力不从心,到了失控的地步。西方许多观察家都承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的国际安全挑战。

于是,焦头烂额的美国某些人气急败坏,把气撒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其他国家身上。

最近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指出,中国没有在国际安全上搭便车,恰恰是美国自己曾长期搭便车,并反问美国人:“是谁制造了伊拉克今天的乱局呢?”真是一言中的。

谁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美国是战后国际政治、安全、经济体系的主导者,自然也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这是世所公认的。

《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文章指出,目前的世界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塑造的,它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倾向。因此,美国是“吃亏”还是“沾光”,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退一步说,在国际热点问题上,无论是伊拉克重建还是伊朗核问题,无论是六方会谈还是中东和平,中国一直在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归根结底,“搭车说”体现了华盛顿拉其他国家为自己问题“垫背”的一贯政治逻辑。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自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对中国总是看不顺眼,认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受到挑战。

一方面,美国总是想方设法打压中国,延缓中国前进的脚步;另一方面,美国总是在国际上鼓吹“国际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与其实力不相称的国际责任。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署名鲍盛钢的文章称,实际上美国忘了在历史上美国曾经也是一个搭便车者,他搭的是大英帝国的便车。

当然美国后来自己成为了一辆便车,最先搭乘的是西欧国家与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但是目前中国自己也成为了一辆便车,世界各国都想搭上中国这辆便车。

对此只要看一下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可以略知一斑。10年前是外国政要率领商界代表团络绎不绝访问中国,他们的目的是要进入中国市场,搭上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便车,对于世界经济来讲这是第一次中国机会。

目前是中国政要率领商界代表团访问世界各国,他们欢迎中国的目的也是要搭上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便车,对于世界经济来讲这是第二次中国机会。当然两次中国机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第一次中国机会源于冷战后美国与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欧美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欧美资本,中国制造,全球消费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最大的得益者,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成为它们在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其二,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的输入成为中国崛起的第一推动力。

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在中国投资,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三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