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长“新常态”仍将让世界羡慕

来源:参考消息
2014-09-22 09:49:19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增长放慢的“新常态”将受到欢迎》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经济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再平衡,经济增长率从2008年之前的超过10%跌到如今的7.5%左右。这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吗?还是说未来十年里,中国经济将迎来增长的进一步放缓?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这在出口部门表现得最为明显。出口增长已从2001-2008年年均29%的速度放慢到10%以下,这使得境外需求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大大减小。

此外,去年制造业的就业和产出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开始下降。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在总的经济增长中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所以很自然地,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快速缩减,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的顶峰时期跌到今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2%。

这种再平衡有助于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事实上,近年来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

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地区平衡:沿海省份——其生产的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量的85%以上——正在经历最明显的下滑,而内陆省份则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文章称,两大因素正在推动这种转变。首先是继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需求的下滑,这促使中国比预期更快地调整其经济增长模式。其次是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型。自2010年达到72%的峰值以来,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自2012年以来,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一直在下滑。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2001-2008年期间大约有2亿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不过最近,人口迁移的步伐已显著放缓。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迎来更低的增长速度——虽然也许不像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的那样,未来10年经济增速会低至6%-7%。实际上,依靠中国过去的增长纪录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表现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仅在劳动力方面会有重大变化,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事实:中国在2008年之前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2010年之前国内劳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有可能被高估了。这使得之后我们无法准确衡量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另外,随着年轻一代取代了老一代工人,这种方法忽略了未来20年中国将享受到的教育红利。此外,中国较低的退休年龄——女性50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为决策者提供了回旋余地。

其他趋势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提供了支持。虽然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可能下降,但它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会跌破40%——这个比例以全球标准来衡量依然十分强劲。

最后,由于人力资本的增加和不断上升的研发投资,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稳步提高。

基于这些趋势——假设一个恒定的劳动参与率——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很可能达到平均7.27%。和以前的高增长率相比,这也许要低得多,但从全球标准来看依然绰绰有余。如果这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那么它仍将是世界其他国家所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