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引领中国私企走向世界

来源:参考消息
2014-09-26 10:22:58

外媒称,人们会看到更多中国企业登上世界舞台。最有抱负的公司不再满足于只在中国经营,或作为久负盛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品牌的制造承包商。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24日刊发题为《阿里巴巴时刻——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是个先锋》的报道,作者为罗伯特·塞缪尔森。报道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会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筹集资金(正如阿里巴巴的首次公开募股),收购外国企业并开展国外制造和销售业务。

人们会忍不住把这种扩张视为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下一个阶段:中国政府为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和市场支配力而精心安排的行动。这种说法充其量是一种简单化,从最坏处来说,就是个错误。更合适的解释是,中国的私营企业是出于自身原因希望成为全球参与者的。

国家资本主义往往被视为中国通过国有企业控制经济的能力,国有企业能得到银行优惠贷款和政府补贴。事实上,中国领导人有时就试图实现这一点。然而,现实更加灰暗:这方面的努力常常失败,而私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这正是彼得森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在他的新书《市场高于毛泽东:中国私营企业的崛起》中所指出的。

拉迪写道,1978年邓小平启动中国的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两次根本转型。第一次是定价权从政府机构转移到市场。20世纪70年代末,几乎没有什么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到2003年,超过95%的零售和食品价格由私人买卖方来确定。拉迪指出,一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汽油、电、水、火车票、邮政服务和电信——仍由政府控制,但这些例外“在其他市场经济中也是常见的”。

拉迪说,第二次重大转型是生产逐步从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移。这也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增长速度,因为私营企业有更大的动力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其途径是保持低成本,并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一组惊人的数据支持了拉迪的结论。到2011年,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只占26%,低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近80%。1978年,私营企业(主要是小型的夫妻店)的就业岗位不到城市地区总数的1%。拉迪估计,如今,这一比例约为三分之二(请注意这些数据不包括农场工人和外资企业的雇员,两者绝大多数都是私营的)。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有影响的国有企业会继续存在,特别是三大石油公司。但拉迪指出,私营企业逐步扩张是由于一个令人信服的原因: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利润率更高。这让它们有更多的盈余,可以进行新的投资;这远远超过了国有企业所获得的银行优惠贷款和政府补贴。拉迪称,2012年,私营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几乎是国企的三倍:13.2%对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