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2014年十一黄金周留给我们的思考

作者:黄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0-10 12:33:58

作者:黄硕

黄硕:2014年十一黄金周留给我们的思考

中国日报网评论员黄硕

昨天十一黄金周正式结束,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有4.8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增加13%。旅游市场的热点日渐分化,黄金周全国景区门票收入呈同比下降趋势。(2014108《京华时报》)

101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门票收入16.04亿元,同比下降2.43%。景区、景点门票不断上涨、逢节必涨,不少知名景区门票价格皆突破百元以上,这一现象遭遇公众舆论普遍吐槽,然而黄金周结束后盘点下来,游人增加门票收入反而下降,这一貌似反常的现象无疑显露出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首先是结构性挑战。数据最有说服力,黄金周首日九寨沟接客才8000多人次,故宫2日接客同比少了3万多人次,西湖景区前4天接客只跟去年102日、3日两天的人次相当,黄山国庆日迎客数仅相当于平常周末的水平。显而易见,知名、高端景点、景区市场明显收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就近游、境外游的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结构性变化清楚地表明,单纯依赖涨门票扩大收入的路径走不通、走不久,涨怕了、宰怕了、挤怕了的民众,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出游、追求休闲,高端景区一家独大格局正日益被打破。

其次是竞争力挑战。受长假少、带薪休假未能充分落实、国民出游机会少等多种客观因素制约,道路拥堵、景点拥挤不可避免,加之过度经济门票依赖、片面追求爆棚效果等畸形理念、业态的作用,景区经营管理者不但可能忽视游客的感受,而且也无瑕顾及、没有能力去改善服务功能,以迎合游客休闲、玩乐的多元化诉求。国庆期间韩国首尔街头挂满汉字,服务人员也都讲汉语,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身在韩国,如此“量身定制”赢取亲和力、竞争力,国内有几个地方有这意识和能力做到?

再者是产业化挑战。靠门票创收是原始、低端的产业模式,以景点、景区为媒介,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做好“大旅游”文章,带动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才是旅游业产业化发展方向。虽然已成各界共识但有所作为者却并不多,最近有报道质疑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恰恰暴露了这一短板。旅游人数的增长说明市场潜力存在,算旅游经济大账就不能只看门票收入升降,更要看其他关联领域的消费有没有被拉动、激活,而且理应成为未来的着重点。因此,无论从经营理念还是从考评指标来看,不能仅仅有旅游人数、门票收入,而必须更加侧重于综合消费,进而引导旅游业向广度、深度拓展。

作者简介:黄硕,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China.org.cn(中国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China Drive节目里对热点话题进行点评。作者邮箱:larryhuangsh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