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13日电(信莲)英国《金融时报》11月13日发表由安邦集团撰写的评论文章称,“沪港通”的推出,或将为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打下基础,并通过开放促进中国的金融改革。以下为文章摘编:
“沪港通”推出在即,香港金管局周三(12日)宣布取消居民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上限。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沪港通”将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有关措施更加方便香港居民参与“沪港通”及其他人民币交易。目前,香港居民每日的个人兑换人民币上限为2万元,每日向内地银行账户汇款的上限则为8万元。下周一(17日)新政生效后,香港居民可以无限量兑换人民币,但汇款限制暂时不作调整。
有关政策在香港市场上早已讨论多时,此次推出也算顺遂了多方的建议。过去几年,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人民币支付量在香港大幅增加,仅过去一年内人民币RTGS系统处理的款项已增加90%至平均每天8400亿元人民币。陈德霖表示,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具有一定深度及规模,因而开放平盘离岸价自由兑换不会有大问题。相信放宽限制可令人民币买卖增加,但增加多少要看投资者资产配置及对投资工具的需求。预期市场将开发更多人民币理财产品,令人民币业务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沪港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出,将对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起到实质上的推动。不过,更令市场关注的可能还是其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撬动。“沪港通”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即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不过,目前来看,不论是“沪港通”,还是人民币兑换额度上限的放开,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推动都将是有限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则“沪港通”属于闭环交易,对资本流动有着严格的限制,A股账户持有的港股,以及港股账户持有的A股,都只能以股票的形式存在,而不能在对方市场上套现。由于“沪港通”额度控制根据净轧差计算,跨境资金流动亦受到控制,短期内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是边际上的。二则虽然放开了每日2万元的兑换上限,汇入内地的8万元限制仍未作调整,银行资金往来上其实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纵使如此,“沪港通”的推出仍将为下一步的开放打下基础。下一步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只需要在“沪港通”基础上,将额度放得更开点,将闭环一点点打开,逐步推动A股与H股的相互转换,便已是很大的胜利了。但目前来看,这些改革需要服从整体资本账户开放的节奏,难以在短期见行,至少要等到“沪港通”运转成熟后,才会考虑循序渐进。在下阶段对外开放方面,根据上交所的表态,暂时还未涉及深化“沪港通”的内容,而是要务实推进交易所跨境合作,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上交所指数在国际主要交易所挂牌,推进将A股市场纳入境外主流指数,加快跨境ETF发展等。不过,不难料想,一旦更深层次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胎动,“沪港通”仍将是排头兵。
另一重影响是制度层面上的。沪港市场联通后,境内外的投资者将同时能够参与两个过去完全独立发展的市场,投资者的诉求必将促使两个市场在监管制度、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以投资者结构为例,内地证券市场还是散户主导的市场,2013年总成交金额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20%。相比之下,2013年港交所现货成交金额中各类机构投资者占比达80%。“沪港通”的推出无疑将大大提高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力度,扩大沪市的机构投资者规模,有助于推动市场投资理念向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向发展。而在产品方面,香港证券市场的产品体系非常完整,除了股票外,拥有结构性产品、衍生权证、牛熊证、股票挂钩票据、期货及期权等。而目前内地股票市场主要是一个股票现货市场,衍生品只有一个沪深300股指期货。两个市场联通后,两个市场差异的对比将有助于加快内地市场的改革创新,有助于ETF期权等产品的尽快推出。
以此观之,“沪港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虽然在资本账户开放上,更多是边际上的改进。但其赋予了相关改革以足够的想象力,当时机成熟,后续改革便可鱼贯而出。以开放促改革的故事,有望在“沪港通”上重演,并且以一种更加可控和有序的方式进行。
(编辑:涂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