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5日电(信莲)英国《金融时报》12月4日发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撰写的文章称,在“牛气冲天”的A股市场行情背后,融资杠杆的风险不容忽视。以下为文章摘编:
中国股市近期牛气十足。短短两周时间,上证综指涨幅近17%,券商、保险、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一枝独秀。周四上证综指更是单日上涨4.32%,再度刷新三年新高。当日两市成交金额接近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市场乐观情绪高涨,机构“大牛市”言论不绝于耳,证券账户新增开户人数暴增。
但细究本轮行情会发现,这番上涨主要是依靠资金推动,而巨额增量资金过度依赖融资杠杆,且股指仍太过依赖金融板块,上市公司整体和实体经济基本面其实并不乐观。
首先,这轮行情从7月启动,最初的推动因素来自沪港通。在该机制将引来增量资金的预期下,沪港通概念股、AH折价股率先上涨。但从沪港通开通后“北上”、“南下”的实际交易额看,它引入的增量资金是有限的。其次,中国央行的定向降准和降息给股市带来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同时股市财富效应也吸引来其他各路资金。
但是,用融资杠杆买入股票仍是本轮行情的最大特征。据统计,截至11月底,A股市场中的融资余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较8月初的4300亿上涨近一倍。融资买入排名显示,这些资金大都流入金融股。考虑到金融股在A股中非常高的权重,金融股大幅上涨,不仅带领指数走出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也让不少选错股的人“满仓踏空”。
券商股之所以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板块,主要原因是券商获得了发行短期公司债的权力。券商自身的杠杆扩大,意味着利润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按照首批20家试点券商发行不超过净资产60%的比例测算,它们可以发债融资1579亿元人民币(按净资本总额2632亿元计)。这些钱可以用于融资融券业务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若按目前融资业务利率8.6%计算,一年后,这些钱将为这些券商产生136亿元利润。如果让券商全行业都按此标准发债、扩杠杆,意味着该行业资产规模将扩大60%,这确实是重大利好,尤其在目前两融业务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需求旺盛、收益稳定的情况下,券商股被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要警惕券商股被过度炒作。如此快速、大幅的上涨很有可能透支未来的投资价值。同时,券商还会面临经纪业务牌照放开风险。银行、保险等资金参与融资业务是迟早的事情,券商维持如此高的融资利率以及搞特许经营,与中国金融改革思路严重相悖。
从本轮资金炒作的逻辑看,仅仅金融股得到拉升,而其他板块没有上涨和轮动,说明市场仍是理性的。出现上述情景显然是机构资金所为。毕竟在实体经济前景黯淡、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的背景下,只有金融和资本市场还有些想象空间,就给了机构资金炒作金融股的依据。
本轮行情的缺陷因此也就凸显出来。实体经济基本面根本不支撑快速上行的疯牛行情,如果其他板块不能轮番上涨,金融股的回落就意味着指数的回落,且回落速度也会像上涨一样惊人。原因在于,依靠融资杠杆进来的资金,在行情上涨时会加速上涨,在行情下跌时也会加速下跌。毕竟,借钱炒股与自有资金炒股的心态完全不同,机构会严格控制风险,设定必要的止赢点和止损点;同时,一旦股市调头向下,机构还可以充分利用股指期货和融券做空。
用杠杆资金撬动的行情风险不容小视,简单用单边牛市思维操作是危险的。如果金融股熄火之后其他板块依然没有动静,杠杆资金的快速抽逃和做空机制会让市场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回调。如是,结局可能就不仅仅只是“满仓踏空”那么简单了。
(编辑:涂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