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第二批自贸区批复在即 天津和广东呼声最高
近期,关于第二批自贸区名单经媒体曝光后不胫而走,天津、福建与广东入选可能性成为一大悬念。作为主管部门的商务部对此三缄其口。据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商务部是自贸区牵头部门,具体由国际司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多个部门达成共识后上报国务院审批。
随着高层近期表态,上海自贸区取得的经验,要尽快在其他地区推广,或许第二批自贸区名单公布已近在眼前。第二批自贸区该如何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自贸区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探索,先行先试,起到的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作用,要防止自贸区做成开发区似的政策洼地。
上海自贸区经验将被推广
据日前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一次内部座谈会的一位专家透露,天津和广东自贸区都将是国家级试验区,甚至透露出与会专家提出“尽快批准天津和广东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的建议。第二批自贸区到底花落谁家?
12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向商务部相关人士求证,答复是:“第二批还在研究中,现在还没有正式的说法。”
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自贸区的相关工作是由商务部牵头,具体由国际司操作;除此之外,还涉及发改委、海关总署、财政部、建设部、央行等七八个部门,各个部门达成共识后,将名单上报国务院审批。
此前,对于今年是否还会有其他自贸区落地的猜想纷纷扰扰。这并非没有缘由,在去年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全国各地申报建设自贸区的热情高涨,尤其今年各地方省份的“两会”,有20多个省(区、市)都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表示,将对接、准备或申报自贸区列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
为防止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国务院在2014年6月曾一度暂停所有的自贸区申报工作。然而,在上海自贸区一周岁之际,上海委托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自贸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上海可能推出超过36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近期高层明确自贸区要尽快扩散,让申报自贸区的各个地方悬着的一颗心落了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7日上午主持召开深改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一年的探索后,上海自贸区的形式以及积累的创新经验,将会在全国更多地方推广。
天津上级方案有两个:大自贸区和小自贸区
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天津一直是第二批获批自贸区呼声最高的地区之一。而关于天津自贸区的最新进展,天津市一位参与方案起草的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天津自贸区方案经过多轮修改,现上报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大自贸区方案,另一个是小自贸区方案。
“中央领导和各个部门都表态了,天津自贸区获批基本上有了倾向性的意见,但是范围界定现在还有不同意见,到底是大自贸区方案还是小自贸区方案,现在意见还不十分统一。现在就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了。”上述人士说。
大自贸区和小自贸区,其实就是面积大小的区别。据悉,天津市最早申报的自贸区只含东疆保税港区,这块30平方公里的区域显然不能完全担负起这样的重任。新近的消息是,小自贸区方案有可能是64.5平方公里。
公开资料显示,东疆保税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天津港(19.23, 1.75, 10.01%)保税区面积8.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近期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面积已经由37.5平方公里扩容至46平方公里,包括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解放路(天碱)商业区、大沽生态区和蓝鲸岛等。这样,使得自贸区规划总面积达到64.5平方公里。
大自贸区方案,除了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和空港保税区也被纳入进来,大概有260平方公里。
其实,自贸区面积大小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新年前夕考察天津时就曾提出,天津可在滨海全区227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综合改革创新区这一崭新提法,被业内认为是上海自贸区的升级版。
然而,滨海新区有2270平方公里,完全作为自贸区,显然面积太大了。但无论是上述哪种方案,无论大自贸区还是小自贸区方案,面积都比上海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的面积要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教授王晓红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天津建立自贸区,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自贸区带动环渤海新一轮的开放。除了保留上海自贸区内可复制的方案,天津自贸区还会以发挥融资租赁业务功能为重点,增加对内辐射效应。同时,天津自贸区的投资负面清单可能会更短,开放力度将更大。
自贸区似乎已是天津的“囊中之物”,上述天津市参与自贸区方案起草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批复只是时间的问题。”
专家:自贸区无任何税收优惠
除了天津自贸区等待国务院最后批复的消息,广东、福建自贸区近期将获批复的消息也接踵而至。每个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申报的理由和卖点。在王晓红看来,在福建设立自贸区主要希望跟台湾经济全面对接,尤其是产业深度对接,而在广东设立自贸区,主要是考虑对接港澳的问题。
自贸区给地方政府究竟能带来什么?中国需要多少个自贸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看来,每个地方都需要一个改革开放的平台,起到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作用,“我的观点是自贸区可以多一点,各有各的作用。但要防止自贸区做成政策洼地。”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哪里最先改革,敢于最先吃螃蟹,最容易获得发展先机,分享制度红利。自贸区正成为各地追求制度创新红利的“法宝”,以至于部分地方单纯地将自贸区理解为“其能为地方争取来税收优惠政策” 。
对此,隆国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自贸区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探索,并非去找税收优惠政策,这跟之前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开发区有着本质的区别。
多年来,中国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多样化的特殊功能区,且多数是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设立的。这些特殊功能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太多地使用了特殊的财税、土地优惠措施,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
“自贸区不是开发区,而是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隆国强表示,自贸区没有任何税收方面的优惠,先行先试本身就是最大的优惠,先行先试成功后可以将经验在全国推广,起到探路者(16.980, -0.20, -1.16%)的作用,为改革开放探路。“别人不能干你能干,这就是优惠。”(王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