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收购BP传闻又起 或引更多收购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4-12-16 08:45:11

壳牌收购BP传闻又起 或引更多收购

东方IC 图

  Shell-Mex and BP Ltd.(壳牌麦克斯英国石油公司),一家看似熟悉,却可能是老牌石油人几乎没怎么听闻过的公司。万能的维基百科在这家公司的英文词条中这么解释:这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下称“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于1932年成立,为的是扩大在英国市场的销售份额,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应对当时困难的经济形势。

  如今,早已是《财富》世界500强常客的两家公司,却有可能迎来比80多年前的那次影响范围更广的合作,至少,一些市场人士是这么认为的——北京时间12月3日,随着BP股价一路大涨,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数位交易员称,市场传言壳牌有意收购BP”。

  紧接着,有消息引述英国《每日电讯报》早前的报道称,近期油价大幅下跌,利润下滑或引发大型石油公司进行并购,“伦敦金融城消息人士认为,壳牌石油和英国石油未来一两年或被迫合并”。

  中国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很难判断上述消息的真伪,“但市场总不会空穴来风。再说,人家在谈判,也不会轻易让外界知道”。

  “但客观而言,现在确实是石油行业合并的好时机。”林伯强坦言,“至少,相比于经济形势好且国际油价一直往上走的时候,现在收购或合并的成本相对较低。”

  这几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一直试图联系壳牌和BP就相关传言进行置评,但两家公司始终未能及时联系上。登录两家公司的官网,并查阅壳牌和BP近期对外的公开说法,也没有任何与上述传闻有关的内容。

  再传绯闻

  很多人不会忘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石油七姐妹”:与老洛克菲勒创立的石油帝国一脉相承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起家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德士古和海湾公司,还有就是壳牌和BP。

  通过20多年的合并或整合,埃克森美孚如今成为了一家公司,雪佛龙与德士古2001年成功“联姻”,海湾公司的资产早就分别出售给了雪佛龙和BP。分分合合间,当年的“七姐妹”也就壳牌和BP的动作最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直到BP原CEO约翰·布朗勋爵离任多年后,人们才从他的回忆录中得知:早在2004年,如市场传闻般那样,打算“强强联合”的两家企业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谨慎的谈判”。甚至,为了破除欧洲和美国(壳牌、BP部分资产在美国)反垄断部门的疑虑,两家公司还讨论过剥离BP中游板块的炼油业务和下游板块的营销业务。

  “外界普遍认为,这两大巨头的联合势必给监管带来巨大障碍。另外,BP的董事会成员似乎也并不看好强强联合,但我本人对此十分支持。”布朗在回忆录中说。

  市场又一次大规模讨论BP与壳牌的绯闻是在2010年。当年4月,由于突如其来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发生,BP股价一度腰斩,盈利出现困难。彼时,市场再次出现传闻,一旦BP破产,接盘者“肯定是壳牌”。

  这个讨论直到2012年圣诞节前夕都没有停歇。因为,据海外媒体报道,壳牌CEO傅赛曾半开玩笑地称,“自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壳牌和许多业内同行一样,对BP的资产很感兴趣。”此后,傅赛拒绝对上述言论进行解释,但业内有关这两家企业可能整合的传言不绝于耳。

  不过,传闻中的收购者壳牌同样有“被收购”的传言。2004年8月,由于“能源储备丑闻”(2002年能源储备虚增41%)持续发酵,市场炒作的话题是法国道达尔公司收购壳牌,因为,壳牌公司的业绩和信誉产生了问题。但很快,这则传闻就不了了之。

  2014年,绯闻再次袭来,主角还是壳牌和BP。

  英国路透社近日报道称,“数位交易员表示,市场传言壳牌有意收购BP。”随后几天,《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市场的消息又有了“正在谈判”、“坐在谈判桌前”等笃定的字眼。

  同时,还有消息引述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称,伦敦金融城消息人士认为,壳牌石油和英国石油“未来一两年或被迫合并”。

  “如果一旦如传言的那样‘被迫合并’,你可以想象,会产生多大的量级。”一家曾在某全球500强企业供职的人士第一时间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交流时称,“对比之前的交易,这个量很可能会在千亿美元以上。”

  油价所累?

  “市场从不会空穴来风。”上述曾在全球某500强企业供职的人士对《国际金融报》猜测,“个人认为,此次绯闻出现的直接原因,还是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滑。”

  就在上述传闻再现市场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刚下达了“不减产”的决定,这让国际油价短期内失去了惟一反转的“救命稻草”。

  “OPEC决定不减产,虽在许多业界观察者的预料之中,但仍对国际油价产生了显著影响。11月27日,当欧佩克宣布不减产决定之后,普氏能源资讯估算的北海地区轻质低硫原油基准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下跌了6.79美元/桶,达到4年来最低水平。”普氏能源资讯中国区编辑部总监Sebastian Lewis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

  “现货价格的下跌,更意味着,石油公司上游开采利润的减少。”有券商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补充分析,“直接的影响就是壳牌和BP业绩可能的下滑。”

  “低油价是导致并购流言再起的直接原因。目前,分析师们描绘了一幅最为灰暗的前景,争相猜测最低的国际油价何时会到来。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石油巨头们的股价受到重挫。”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也分析称,“因为,即使油价下跌,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居高不下。因此,潜在的并购看上去更加有吸引力。”

  事实上,就在壳牌收购BP的传闻出现前,上个月,石油勘探服务业刚完成了一项惊天并购——11月17日,全球第二大油服企业哈里伯顿和第三大油服企业贝克休斯宣布合并,前者共斥资346亿美元,以新股和现金收购的形式,收购贝克休斯所有股权,并建立一个市值达700亿美元的“全新的哈里伯顿”。

  “收购背后的动因,目前指向的都是低迷的国际油价和由此引发的公司业绩的下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但就战略层面看,除了可以补强壳牌在中东地区上游的石油资源之外,看不出两家公司合作有怎样互补的地方。”

  不过在几周前,一位国外的股票分析师奥本海默发表研究称,随着近期油价下跌,BP目前的盈利率降到同行最低水平,“就此,BP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收购目标”。

  林伯强则认为,账本不难算,“经济形势好、国际油价飙涨的时候,也会发生并购案,但成本往往比较高,也往往会有很高的溢价。当经济形势不好,国际油价会持续走低,并购案的成本也会更低,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话语权相对较弱,收购方也能更好操作。收购最终成功的几率也会高很多”。

  “因此,现在总体上是大型石油公司出手的好机会。”林伯强指出。

  英国《独立报》认为,从历史上来看,低油价“历来是引发收购活动的导火索”,且“大型公司试图缩减支出,并寻求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证利润”。

  比如,1998年,当年国际油价低迷不振之际,阿莫科公司被BP“鲸吞”,以860多亿美元的总并购额成为当时石油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同时,这次并购带来了双重结果:一方面,产生了英国最大的公司和世界石油行业第三大公司;另一方面,这笔交易同时引发了一系列并购活动——埃克森收购美孚公司、雪佛龙收购德士古公司以及道达尔菲纳对埃尔夫的收购。

  不过,除了低油价,还有外媒分析称,“由于壳牌的大股东抱怨公司持续投资昂贵的边缘项目,却未能带来健康回报,是壳牌屡次向BP抛出收购意向的另一关键原因。”

  “BP身背百亿负债,在重塑声誉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让很多竞标者望而却步。到目前为止,BP也未彻底走出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阴影。”外媒分析,“与此同时,壳牌正经历挫折。比如,阿拉斯加北极作业项目结果不尽如人意,放弃了在沙特阿拉伯的一项天然气项目,同时,尼日利亚国会委员会要求壳牌支付2011年漏油事故中的40亿美元赔偿金等。”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站在这个角度,两家公司可能要通过“强强联合”摆脱各自的困境。

原标题:壳牌收购BP传闻又起 专家称或引发更多收购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