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29日电(信莲)英国路透社近日发表的评论文章称,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卢布暴跌的同时中国面孔四处“扫货”的新闻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实力从来不应该被低估,而若这股力量能够举起人民币国际化大旗,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外管局公布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显示,“旅游差额”项目从09年开始由小幅顺差变为小幅逆差,并于此后不断扩大。今年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中,包含了高达332亿美元的旅游逆差。出国游为平衡国际收支贡献不少,这个趋势不应被忽视。
目前而言,除了亚洲少数地区之外,境外支持直接以人民币进行消费结算的地方还很少。相比于随身携带现金,更多人愿意直接使用信用卡境外消费,这不但更为安全便携,透支也不会占用中国居民等值5万美金的年度换汇额度。
而无论哪种途径,都还难以起到大量输出人民币的效果。就信用卡消费而言,客户用人民币还款时,发卡行多在中国境内代客购汇后向境外银行支付,一些非主要货币还需以美元为中介在当地再行换汇。
除了使用便利等方面客观因素制约以外,人民币难以像美元一样成为出国游的支付币种,其一大原因还是在于境外的币种转换成本过高,这又与离岸人民币存量有限、清算效率不高,使总的成本难以摊低有关。
这在信用卡使用成本上也有体现,通常因消费还款货币不同,银行会收取约1%-2%的货币转换费。即便如中国银联的信用卡采用直接将外币消费金额以人民币计入帐户的方式,而不收取货币转换费,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联在境外还款时同样需要统一在境内购汇,无法在境外以人民币直接清算。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也就不难理解今年以来各家中资大行在全球各地广泛建立分支机构和人民币清算行的重要性了。尤其是中国将要建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CIPS),这将进一步整合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清算效率。
而这些准备工作的迫切性也在不断提升。新的需求仍在不断产生,例如近年来兴起的海淘,由于无法直接用人民币进行境外结算,也正带来越来越多的购汇需求。江浙一带不少海淘卖家甚至征用亲戚朋友的年度换汇额度来筹集货款。
诸如此类来自中国民间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还会继续高涨,加之“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带来的资本输出需求,都是在全球推广人民币必须抓住的好机会。在此过程中,相对稳定的汇率也将起到正面作用。低廉的清算成本加上稳定的币值,将会让人民币在境外市场中的魅力大增。
(编辑:涂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