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30日电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从百思买(Best Buy)到百安居(B&Q),许多洋品牌和商业模式都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然而,原本也许是最不可能成功的西方零售理念——洋咖啡店,却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
尽管中国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来自美国、英国和韩国的咖啡连锁店却得以在中国迅速扩张。这些咖啡店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几乎所有中国内地的零售业务。根据来自欧睿(Euromonitor)的数据,去年咖啡连锁店的销售额已经比2008年的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合16亿美元)增加一倍以上,预计到2017年以前还会再增加一倍。
多名零售业分析师表示,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实质上是在中国从头打造了当代咖啡文化。他们指出,相比之下茶不仅仅是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还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之中。
自1999年在中国内地开设第一家分店以来,星巴克将其分店定位为会晤朋友及靠拢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尚场所。通过这种定位,星巴克目前已成为中国内地最有名的生活时尚品牌之一。星巴克的巨大人气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味蕾,中国对鲜煮咖啡的消费量也日渐增加。
这个市场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多元化。过去几年里,小众的韩式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独立的咖啡店也在大城市里随处可见。此外,从麦当劳(McDonald's)和肯德基(KFC),再到日本和台湾的便利店品牌,所有店铺都已开始推销鲜煮咖啡。
去年,中国官方的中央电视台(CCTV)曾向星巴克在内地的过高定价发起猛烈抨击。然而,星巴克不但摆脱了那次攻击的影响,还加速了其扩张步伐。这个月早些时候,星巴克曾表示,计划在2019年以前,将旗下门店的数目增加一倍,增至3000个以上。
根据咖世家咖啡(Costa Coffee)亚洲区董事总经理Esteban Liang的说法,该公司也计划在2018年以前,将在华门店增加一倍,增至700家。咖世家咖啡是一家由Whitbread控股的咖啡连锁店。此外,漫咖啡(Maan Coffee)也表示打算在2015年底以前,将其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目,从目前的100家扩充至200家。漫咖啡是一家人气很高的餐馆连锁店,该连锁店始于韩国,兼具咖啡馆与休闲的特色。
敏特(Mintel)零售业分析师Esther Lau表示:“可以预见,韩国、美国、英国、以及本土的咖啡连锁店和时尚独立咖啡馆……将令市场出现极大程度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将巩固市场的大面积增长。”
上岛咖啡(UBC)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台湾咖啡连锁店之一。该公司的Frank Yin表示,现在的咖啡店越多,将来就可能开设更多的咖啡店。他说:“咖啡店出现得越多,人们对咖啡就越熟悉。”
不过,以市场份额来看,就在星巴克快速成长的同时,上岛咖啡却是最大的失败者之一。根据欧睿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3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12%增至31%,而上岛咖啡的份额却从33%滑落至22%。
与此同时,原本几乎不占份额的麦当劳,也开设了800家店内麦咖啡(McCafe's)分店,将市场份额扩大至6%。同一时期内,咖世家的份额也从1%增至5.5%。直到不久以前,百胜(Yum)旗下的肯德基多数在中国内地的分店一直都不提供咖啡。然而,该公司最近也开始推销咖啡。如今,该公司在许多一线城市的便利店也会出售鲜煮咖啡。
科尔尼(AT Kearney)大中华区零售业合伙人唐仕德(Torsten Stocker)表示:“当然,竞争也在加剧。不过,在我看来,就算是上海的咖啡店密度,也无法与日本和韩国相比。”
近期一个寒冷的工作日下午,上海郊区一家漫咖啡分店中的374个座位都坐满了人,这些人以成群结伙、大声聊天的朋友为主。与此同时,附近办公楼内的星巴克里也差不多是满座,这里的顾客则以用笔记本电脑工作或与同事会谈的个人为主。
更令人吃惊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人不只是惠顾咖啡店而已,他们还会购买咖啡饮料,而不是过去更受欢迎的非咖啡类饮料。
在谈到深受中国内地新兴喝咖啡人群欢迎的甜奶油速溶咖啡时,唐仕德表示:“即使和五年前相比,人们对咖啡风味的鉴赏能力也大大提高。五年前,对多数人来说,咖啡就是雀巢3合一。”
敏特的Esther Lau表示,考虑到中国内地目前每人平均咖啡消费量只有每年4杯,咖啡销售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