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滚动

原标题: 展望2015:“新常态”下的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日报许元荣 2015-01-13 07:52:26

  新年伊始,又到了需要凝视和猜想未来一年大格局的时候。2015年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会是怎样的一番气象?全球金融市场和中国金融市场又会是怎样的复杂图景?

  2015年世界经济前景如谜,全球经济长期停滞假说重新活跃、主要经济体通缩压力以令人困惑的态势加重、美联储退出非常货币政策(UMP)冲击几何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增长框架;2015年中国全球战略如画,“一带一路”大战略勾勒的欧亚经济带像一幅雄伟的画卷,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举措使其增色添彩;2015年金融市场有“风”,“风”来了,中国金融市场终于一扫沉闷的气息,新年里仍会继续乘风而上,但要努力去做“风口的鹰”而不是“风口的猪”;2015年大国关系如棋,大国之间博弈更加深入、紧张、全方位,谋局不慎就会陷于极大的被动,俄罗斯经济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警醒新兴市场国家要做更多的战略储备和政策储备。

  大格局如此,我们还需要对2015年的经济轨迹进行更加细致的描画,对金融市场运动逻辑进行更加缜密的推演。基于此目标,第一财经邀约国内外最有真知灼见的首席经济学家,以及金融机构最有实战影响力的首席策略分析师,把他们关于新年头的思想、洞见、预测、投资建议进行全景式的呈现,众多智慧汇集而形成本书。

  具体来说,本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

  第一,2015年全球宏观经济的主题是什么?

  全球形势虽然纷繁复杂,但几条主线却非常清晰:其一,世界经济进入“单引擎增长模式”。欧、日经济萎靡,中国增速换挡,只剩下美国经济增长表现跃入强劲区间,但单引擎增长缺乏内在的稳定性,能走多远值得疑虑。其二,全球性通缩风险以及央行的反击战依然会贯穿全年,敏锐的学者已开始讨论“全球日本化”、“通缩的胜利”等话题。其三,美联储退出UMP,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元升值趋势延续,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的双重挑战,这共同构成“全球政策不同步及其风险”主题。其四,石油跌幅不断击穿人们的心理预期,国际“新石油秩序”正在形成。这些主题对世界经济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第二,全球主要经济体在2015年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本书对全球六个最主要经济体的趋势与焦点进行了分别呈现,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过去全球经济同步繁荣、同步衰退的“共振模式”,已经转变为差距越来越大的“大分化模式”。美国经济已经率先完成了经济的修复,增长动能完全可以承受即将到来的加息周期;欧元区增长、通胀双双疲软,面临比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更为严峻的通缩风险,数轮大规模货币政策收效甚微,被迫祭出直接激励投资的“容克计划”;英国处于信心上升、房价上升、经济上升的“新繁荣”周期,预期将紧随美联储节奏进入加息周期;日本安倍经济学取得的成效面临回吐风险,2014年全年增速降至0.3%左右,通胀再度回落至1%以内;亚洲(除日本)、金砖国家缺乏惊喜,印度成为增长最快经济体,俄罗斯仍将与困境作战。

  第三,中国经济将沿着怎样的轨迹步入“新常态”?

  增长方面,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背景之下,GDP增速从2014年的7.4%(预测)继续回落至7.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是主要拖累因素。就业方面,并不会受经济减速拖累,求人倍数会保持在1以上的强劲水平。PPI通缩态势仍会延续,CPI全年预计在2.2%。房地产放缓是宏观经济最大的负面因素,其投资增速会进一步降至5%~6%并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影响。金融风险有所上升,但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预计在2018年前后风险释放会进入相对宽松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均在努力打破原有模式,大刀阔斧地构建一个新政策框架。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为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人民币对美元适度贬值是更适宜的选择。

  第四,2015年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点如何演化?

  本书主要关注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风险:

  首先,警惕中国版的“财政悬崖”问题。地方政府的预算外举债渠道已被约束,这可能导致政府支出骤然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提高中央政府赤字水平予以平衡是上策。

  其次,警惕房地产下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长缺口”。对此需尽快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居民的加杠杆成本,为房地产调整创造宽松环境。

  再者,警惕去杠杆进程失序风险。我国M2与GDP比重超过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日本的174%和英国的133%,需要结合历史案例和经验妥善地设计去杠杆的路径和策略。

  最后,警惕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风险。书中给出了银行“有毒资产”的类别和规模,并设计了一揽子化解“有毒资产”的改革举措。

  第五,新一轮红利释放将催生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不少人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开始递减,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成为必然。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悲观,中国经济依然有“四大新红利”即将释放:一是新一轮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质量红利,一组核心指标表明,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已经确立。二是新一轮改革红利,新改革举措将通过五个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为增长赋予新动能。三是新一轮开放红利,过去参与全球化的模式是“输出商品+吸收产业转移”,未来将升级为“输出资本+吸收全球创新资源”,这将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空间。四是自主创新红利,过去不需要创新就可以高速增长的范式结束了,中国正在大踏步地提升创新能力,未来中国在世界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将获得提升,从而在高端产业领域获取增长份额。在新红利的释放过程中,六大新兴产业已经在蓬勃发展。

  第六,2015年海外金融市场最大的投资主题是“迎接UMP退出挑战”。

  全球股市运动逻辑有一个重要转变,即货币政策的驱动力式微,估值扩张将会非常有限,盈利能否实现增长将成为主导因素。当前股息率大幅高于债券收益率,仍然支持高配股票策略,但预计美联储三季度启动加息之后,股市估值倍数面临收缩压力。全球债市的基本趋势是收益率逐步抬升。预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由目前的2.26%升至3%,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由0.77%升至1.25%,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将由0.41%升至0.80%。

  记得2013年中期,全球债市收益率骤然走高引发了新兴市场普遍的流动性紧张,这在未来会不会再度上演?全球汇市的格局相对鲜明,非对称的经济表现和货币政策继续给美元升值周期提供支撑,新兴市场遭遇严峻的货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出挑战。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仍未看到否极泰来的迹象,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煤炭等只能期待供给端的显著收缩,才能实现价格筑底。

  第七,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存在多重动力,资产价格估值修复仍不缺“风”。

  动力一:房地产价格表现低迷,存款、信托、理财收益率趋于下降而信用风险提升,导致居民资产配置明显向股市转移;

  动力二: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股市仓位将大幅提高,海外机构配置国内资产渠道会进一步拓宽,增量资金非常可观;

  动力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相继出台,地方债务风险正式进入规范和化解进程,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边际减轻;

  动力四: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越发清晰,混合所有制、薪酬体制、股权激励将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推进国企改革的热情也被“43号文”所激发,这将系统提升A股市场估值;

  动力五:中国资本输出战略进入实施落地阶段,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和单边金融机构的筹建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订单,都成为相关行业的催化剂;

  动力六:2015年是金融改革大年,地方债券市场、银行资产证券化(ABS)、抵押贷款证券(MBS)、中小企业并购私募债将陆续推出,大幅改善全社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给金融市场带来普惠式利好。

  或许,2015年将是“长周期新繁荣”启动元年。

  第八,另类投资领域存在怎样的投资机遇?

  并购市场将继续保持火爆增长的趋势,2013年增长幅度为83%,2014年再度增长40%以上,考虑到我国并购规模占GDP比重为1.3%,而美国该比例高达10.9%,未来增长空间可想而知。国际并购市场更是刮起“中国风”,互联网、传媒、电子、信息技术、医药、医疗保健等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是并购重点,这构成中国企业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的快捷之径,德国这样的制造业领先国家是并购的首选地。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仍然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更多的宽松举措可以预期。黄金带给“中国大妈”最多的创伤,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黯然失色,究竟什么因素掩盖了黄金的光芒?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在收缩,金融市场利率中枢在抬升,美元指数在走强,购买需求在萎缩,黄金短期内难以找到有力支撑,生产成本指向的适宜价格区间位于900~1000美元,投资黄金尚需耐心等待。

  本书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是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书中呈现的数据、逻辑、判断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2015年“新常态”的发展框架,把握好金融市场的投资机遇。

  [作者系第一财经智库/研究院(北京)主任。本文系第一财经即将推出的年度新书《首席展望2015—“新常态”下你不可错过的投资机会》的总述]

  作者:许元荣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原标题: 展望2015:“新常态”下的投资机遇

展望2015:“新常态”下的投资机遇

  2015年1月13日 07:5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 展望2015:“新常态”下的投资机遇

  新年伊始,又到了需要凝视和猜想未来一年大格局的时候。2015年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会是怎样的一番气象?全球金融市场和中国金融市场又会是怎样的复杂图景?

  2015年世界经济前景如谜,全球经济长期停滞假说重新活跃、主要经济体通缩压力以令人困惑的态势加重、美联储退出非常货币政策(UMP)冲击几何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增长框架;2015年中国全球战略如画,“一带一路”大战略勾勒的欧亚经济带像一幅雄伟的画卷,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举措使其增色添彩;2015年金融市场有“风”,“风”来了,中国金融市场终于一扫沉闷的气息,新年里仍会继续乘风而上,但要努力去做“风口的鹰”而不是“风口的猪”;2015年大国关系如棋,大国之间博弈更加深入、紧张、全方位,谋局不慎就会陷于极大的被动,俄罗斯经济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警醒新兴市场国家要做更多的战略储备和政策储备。

  大格局如此,我们还需要对2015年的经济轨迹进行更加细致的描画,对金融市场运动逻辑进行更加缜密的推演。基于此目标,第一财经邀约国内外最有真知灼见的首席经济学家,以及金融机构最有实战影响力的首席策略分析师,把他们关于新年头的思想、洞见、预测、投资建议进行全景式的呈现,众多智慧汇集而形成本书。

  具体来说,本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

  第一,2015年全球宏观经济的主题是什么?

  全球形势虽然纷繁复杂,但几条主线却非常清晰:其一,世界经济进入“单引擎增长模式”。欧、日经济萎靡,中国增速换挡,只剩下美国经济增长表现跃入强劲区间,但单引擎增长缺乏内在的稳定性,能走多远值得疑虑。其二,全球性通缩风险以及央行的反击战依然会贯穿全年,敏锐的学者已开始讨论“全球日本化”、“通缩的胜利”等话题。其三,美联储退出UMP,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元升值趋势延续,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的双重挑战,这共同构成“全球政策不同步及其风险”主题。其四,石油跌幅不断击穿人们的心理预期,国际“新石油秩序”正在形成。这些主题对世界经济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第二,全球主要经济体在2015年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本书对全球六个最主要经济体的趋势与焦点进行了分别呈现,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过去全球经济同步繁荣、同步衰退的“共振模式”,已经转变为差距越来越大的“大分化模式”。美国经济已经率先完成了经济的修复,增长动能完全可以承受即将到来的加息周期;欧元区增长、通胀双双疲软,面临比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更为严峻的通缩风险,数轮大规模货币政策收效甚微,被迫祭出直接激励投资的“容克计划”;英国处于信心上升、房价上升、经济上升的“新繁荣”周期,预期将紧随美联储节奏进入加息周期;日本安倍经济学取得的成效面临回吐风险,2014年全年增速降至0.3%左右,通胀再度回落至1%以内;亚洲(除日本)、金砖国家缺乏惊喜,印度成为增长最快经济体,俄罗斯仍将与困境作战。

  第三,中国经济将沿着怎样的轨迹步入“新常态”?

  增长方面,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背景之下,GDP增速从2014年的7.4%(预测)继续回落至7.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是主要拖累因素。就业方面,并不会受经济减速拖累,求人倍数会保持在1以上的强劲水平。PPI通缩态势仍会延续,CPI全年预计在2.2%。房地产放缓是宏观经济最大的负面因素,其投资增速会进一步降至5%~6%并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影响。金融风险有所上升,但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预计在2018年前后风险释放会进入相对宽松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均在努力打破原有模式,大刀阔斧地构建一个新政策框架。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为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人民币对美元适度贬值是更适宜的选择。

  第四,2015年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点如何演化?

  本书主要关注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风险:

  首先,警惕中国版的“财政悬崖”问题。地方政府的预算外举债渠道已被约束,这可能导致政府支出骤然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提高中央政府赤字水平予以平衡是上策。

  其次,警惕房地产下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长缺口”。对此需尽快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居民的加杠杆成本,为房地产调整创造宽松环境。

  再者,警惕去杠杆进程失序风险。我国M2与GDP比重超过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日本的174%和英国的133%,需要结合历史案例和经验妥善地设计去杠杆的路径和策略。

  最后,警惕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风险。书中给出了银行“有毒资产”的类别和规模,并设计了一揽子化解“有毒资产”的改革举措。

  第五,新一轮红利释放将催生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不少人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开始递减,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成为必然。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悲观,中国经济依然有“四大新红利”即将释放:一是新一轮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质量红利,一组核心指标表明,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已经确立。二是新一轮改革红利,新改革举措将通过五个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为增长赋予新动能。三是新一轮开放红利,过去参与全球化的模式是“输出商品+吸收产业转移”,未来将升级为“输出资本+吸收全球创新资源”,这将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空间。四是自主创新红利,过去不需要创新就可以高速增长的范式结束了,中国正在大踏步地提升创新能力,未来中国在世界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将获得提升,从而在高端产业领域获取增长份额。在新红利的释放过程中,六大新兴产业已经在蓬勃发展。

  第六,2015年海外金融市场最大的投资主题是“迎接UMP退出挑战”。

  全球股市运动逻辑有一个重要转变,即货币政策的驱动力式微,估值扩张将会非常有限,盈利能否实现增长将成为主导因素。当前股息率大幅高于债券收益率,仍然支持高配股票策略,但预计美联储三季度启动加息之后,股市估值倍数面临收缩压力。全球债市的基本趋势是收益率逐步抬升。预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由目前的2.26%升至3%,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由0.77%升至1.25%,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将由0.41%升至0.80%。

  记得2013年中期,全球债市收益率骤然走高引发了新兴市场普遍的流动性紧张,这在未来会不会再度上演?全球汇市的格局相对鲜明,非对称的经济表现和货币政策继续给美元升值周期提供支撑,新兴市场遭遇严峻的货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出挑战。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仍未看到否极泰来的迹象,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煤炭等只能期待供给端的显著收缩,才能实现价格筑底。

  第七,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存在多重动力,资产价格估值修复仍不缺“风”。

  动力一:房地产价格表现低迷,存款、信托、理财收益率趋于下降而信用风险提升,导致居民资产配置明显向股市转移;

  动力二: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股市仓位将大幅提高,海外机构配置国内资产渠道会进一步拓宽,增量资金非常可观;

  动力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相继出台,地方债务风险正式进入规范和化解进程,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边际减轻;

  动力四: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越发清晰,混合所有制、薪酬体制、股权激励将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推进国企改革的热情也被“43号文”所激发,这将系统提升A股市场估值;

  动力五:中国资本输出战略进入实施落地阶段,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和单边金融机构的筹建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订单,都成为相关行业的催化剂;

  动力六:2015年是金融改革大年,地方债券市场、银行资产证券化(ABS)、抵押贷款证券(MBS)、中小企业并购私募债将陆续推出,大幅改善全社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给金融市场带来普惠式利好。

  或许,2015年将是“长周期新繁荣”启动元年。

  第八,另类投资领域存在怎样的投资机遇?

  并购市场将继续保持火爆增长的趋势,2013年增长幅度为83%,2014年再度增长40%以上,考虑到我国并购规模占GDP比重为1.3%,而美国该比例高达10.9%,未来增长空间可想而知。国际并购市场更是刮起“中国风”,互联网、传媒、电子、信息技术、医药、医疗保健等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是并购重点,这构成中国企业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的快捷之径,德国这样的制造业领先国家是并购的首选地。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仍然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更多的宽松举措可以预期。黄金带给“中国大妈”最多的创伤,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黯然失色,究竟什么因素掩盖了黄金的光芒?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在收缩,金融市场利率中枢在抬升,美元指数在走强,购买需求在萎缩,黄金短期内难以找到有力支撑,生产成本指向的适宜价格区间位于900~1000美元,投资黄金尚需耐心等待。

  本书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是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书中呈现的数据、逻辑、判断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2015年“新常态”的发展框架,把握好金融市场的投资机遇。

  [作者系第一财经智库/研究院(北京)主任。本文系第一财经即将推出的年度新书《首席展望2015—“新常态”下你不可错过的投资机会》的总述]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超模安布罗休沙滩诱惑 镂空泳衣秀S形身 豪门贵妇金喜善上海写真 慵懒卷发展风情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2014中国影响力

      详细>>

      “一带一路”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