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产业主导权交棒 中韩谁接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04 15:29:20
日本家电产业主导权交棒 中韩谁接手?
 

中国日报网2月4日电(杨箫玮)曾经据着整个行业大片江山的日本家电产业,现如今已全面败退。近年来,日本家电品牌不断收缩其业务。这是一个行业的趋势,面对着中韩家电产业的崛起,在辉煌了三十多年之后,日本家电产业主导权交棒。

1950年前美国家电一统天下,欧洲家电亦有一席之地,1970-2000年期间,日本家电称霸家电江湖长达数十年。

日本家电品牌纷纷退出海外市场

松下在中国的电视机业务始于1987年,当年松下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公司于1989年7月投产运行,主要生产各种型号彩电用彩管和背投彩电用彩管。

早在2013年,松下关闭了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而松下现在在中国惟一的电视工厂山东厂已于上周五停产,该工厂年产液晶电视20万台。消息人士表示,松下将对该工厂进行清算,近300名员工失业。

继松下大幅削减家电业务之后,又一家日资企业开始效仿。据共同社报道称,近日,曾经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彩电的东芝公司宣布,由于电视业务持续亏损,3月起将逐步停止研发和销售面向海外市场的电视机,涉及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海外电视业务市场。事实上,东芝退出海外电视业务早有征兆。2013年底,东芝宣布将位于中国大连的液晶电视工厂停产,2014年7月底又宣布将全球24家电视销售公司削减一半,这导致海外电视销售公司的大半员工被解雇。

东芝和松下并不是率先退出海外市场的日本家电品牌,此前有多家日本家电企业有过类似行为。例如三洋电视曾被国美电器在中国买断经营;先锋电器也被苏宁电器拿到品牌授权;夏普曾把北美市场的品牌授权给百思买,在欧洲市场授权给电视制厂UMC。不仅如此,索尼公司更早就启动了电视去制造化。

激烈竞争让日企无招架之力

对于退出海外市场的主要原因,东芝解释称,在最近数年里,由于海外普及价位产品的竞争激化,电视业务持续出现亏损。财报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电视业务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5%,降至1542亿日元,其中海外销售额比率为75%。

同时,松下认为,退出在华电视机生产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与当地厂商价格竞争激烈,难以改善收益。今后将改为贴牌生产(OEM)的方式,抓紧摆脱电视机业务的亏损。

松下、东芝等日本厂商在被三星等韩系厂商打的无招架之力之后,近几年来又遭受中国厂商的痛击,导致其市场占有率兵败如山倒、一路往下滑,也迫使日系电视厂商终于认清现实,竖起白旗。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日本厂商退出海外市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家电业务成为拖累且难有起色,二是与韩国的三星和LG相比,东芝和松下等日本家电企业在下一代彩电技术上,投资较少导致技术不多,难以与其抗衡。因此有意逐渐放弃电视业务转向其他业务领域。

日本家电没落不是“失败”是“转移”

家电产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日本家电的没落不完全是失败,而是主动的产业转移。回顾全球家电产业重心转移,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如今,中国和韩国家电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转移的规律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在成为发达国家后,家电行业的主导地位往往就被其他国家夺走。反过来看,美国虽然退出制造链,但是没有退出产业链,而是专攻标准和技术。

日本目前也在按照这一路径走,3D、4k、量子点等技术都是由日本开发,并由中国企业发扬光大。如今,夏普、松下、东芝等转型医疗设备、能源,特斯拉的电视就是松下在提供,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日本家电的失败。

中韩争抢下一棒 中企或迎来春天

随着日企家电品牌进行主动的转移,相继退出海外市场,这给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中国家电企业似乎迎来了春天。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完成彩电出口7405万台,同比增长24.3%,完成彩电出口金额832.5亿元,同比增长了22.6%。

但中国家电品牌想要抢夺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前五大超高清电视机厂商,韩国企业是三星和LG,中国企业是海信和长虹,日本企业是索尼。

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还面临来自韩国的强劲对手三星和LG。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按销售额统计三星和LG两家在全球家电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此外,那些萎缩的日本品牌还有接盘者在运营。

家电产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日本退出客观上会为中国品牌创造机会,但是中国企业并不容乐观,“很多企业遇到的现实是,在海外市场扩张时受到韩国企业的大力阻击。”

刘步尘认为,中国企业要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日本家电企业退出后的空白不是中国企业来填补,就是被韩国企业抢走。“家电产业的主导地位从美国、日本传递过来,接下来将是中国和韩国争抢下一棒的阶段”。由此看来,中国企业需练好“内功”才能更好与日韩企业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