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出海首单将定:阿根廷政府青睐“华龙一号”

作者:段心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02-06 08:49:52

重点提示

合作协议签订后,阿根廷核电公司仍有可能采取招标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而中核集团因获得了政府背书而具有优势。

本报记者 段心鑫 北京报道

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ACP1000)获得了阿根廷政府的认可,为其下一步正式走向海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如果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后续商务谈判进展顺利,中国核电企业将首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商业性成功。

2月4日,中国、阿根廷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将对采用中国核电技术的阿根廷项目,提供利率优惠的资金支持,两国政府授权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负责具体执行落实合作协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合作协议签订后,阿根廷核电公司仍有可能采取招标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而中核集团优势明显。如果确定引进中国核电技术,中核集团将以设计、设备、建设、资金、服务、燃料制造和燃料处理等全产业链形式参与阿根廷核电项目,对中国核电“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

而此次合作同时也会促使国内尽快开工“华龙一号”核电项目。

核电技术出海第一单

“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为中阿战略合作再添新章,同时对构建中拉整体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2月4日晚间,中核集团官方网站对此次签订合作协议如是评论。

虽然仍未签订正式合同,但中核集团已经对技术出口信心满满。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中核集团了解到,此次中核集团向阿根廷推介的技术为“华龙一号”(ACP1000),该技术版本全部由中核集团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实际上,中国与阿根廷在核电领域的合作在2009年前已有意向,当时阿根廷方面选择的合作对象便是中核集团。

“从CP1000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CP1000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也是“华龙一号”的前身。福岛核电事故之后,中核集团在此基础上研发了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并最终与中广核联合推出了“华龙一号”核电品牌。

在ACP1000研发成功后,阿根廷曾聘请来自意大利的第三方对ACP1000技术进行考查,结果认为技术成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张平与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部长德维多在2012年签署了两部门《关于核能合作的协议》,该协议授权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阿根廷原子能委员会就采用ACP1000技术在阿根廷建设新的核电项目及相关设施开展“联合研究”。

此后,中核集团获得了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颁发的ACP1000技术通过资格预审证书。

“当时一度都要签约了,但在贷款上有所犹豫,没能合作成。”了解情况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高端制造业出口的重视,使得包括贷款在内的障碍得以逾越。

国内年内将开工“华龙一号”

就在中阿两国签署合作协议之后,阿根廷总统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在其推特上发布了相关消息。

她表示与中国合作两个核电项目,一个重水堆项目,投资58亿美元,阿方占股比例70%,外方占30%;另一个为100万千瓦核电项目,投资70亿美元,阿方占股比例50%、外方占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对重水堆项目,阿根廷核电公司负责设计、建造、工程及运行,中核集团提供设备、服务及为阿方制造核电站组件提供原材料。

中核集团人士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参与阿根廷重水堆项目是希望以此为“跳板”,推动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出口。

阿根廷新的重水堆项目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确定由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合作。当时两国是先签订《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力管重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和《关于建设阿根廷重水堆核电项目的实施协议》,再签订《重水堆核电站项目框架合同》。

因此,国外媒体对中阿两国此次签署合作协议的报道大都只谈重水堆项目,而未提及压水堆项目。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压水堆项目的商务谈判顺利,中核集团将对阿根廷提供比重水堆项目更为全面的支持。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中核集团在自主研发上走得最为彻底,全部都是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阿根廷及巴基斯坦都希望“华龙一号”(ACP1000)技术能在中国本土建造、验证,中国将很可能近期放行该技术在国内开工落地。

去年底,国家能源局曾复函中核集团称,“为推进福清5、6号机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尽快验证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意该工程采用融合后的‘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建设国内示范工程”。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预计,福清5号机组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工。

2014年,中核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EVA50亿元。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中核集团并未就此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编辑 徐炜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