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增长攀升:能否成世界经济发动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07 16:18:20

印度经济增长攀升:能否成世界经济发动机?

中国日报网2月7日电(杨箫玮) 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比较早已是老生常谈,而就在近日,“印度神话”又一次成为国际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日前,英国《金融时报》称,印度主要统计机构公布了经过修订的估测数字,中印两国年增长率差距似乎小于以往的理解。数据显示,2014财年印度经济的增长率是6.9%,高于此前的4.7%,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是7.4%。

印度的这一表现,仿佛是在回应英国《观察家报》网站1月25日的一则报道。该报道称,印度经济增速明年赶超中国的可能性不大。而最新的统计修订出人意料地帮助了印度赶上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努力。这些调整大幅提高了过去两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估测值。

目前在国际社会上,印度俨然成为了“世界的宠儿”,各大机构对于印度经济溢美之词一片,此时总要和中国进行一番比较,“印度经济超越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外媒分析得出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发动机”。事实真的如此吗?

印度经济潜力巨大

中印两国都一直被国际社会臆想作“互为对手”,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印度并不太了解。客观来说,印度还是在很多方面都占优势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首先是在科技软件服务方面,特别是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它的软件工业非常发达,全世界75家顶尖的软件公司有30家落户在班加罗尔。在印度,有4500家高科技企业,班加罗尔集中了印度软件人才的35%,它创造的IT产值也占了印度的三分之一,它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中心。

此外,有数据表明,几年后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变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轻人的比重,印度每年的就业人数至少1000万人,大多是18岁左右的年轻人。印度人口的优势在今后几年会慢慢凸显出来。

印度发展势头正劲

有了优势的支撑,伴随着莫迪政府的改革,自2014年开始,印度经济逐步释放自身潜力,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及2016年前景》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印度将引领南亚地区经济增长达5.4%,将创4年来新高。印度经济总量约占南亚经济总量的70%。

对于今年印度市场的投资机会,各大投资机构也颇为看好。瑞银(UBS)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 Min Lan Tan表示:“印度卢比是我们在亚洲最为看好的货币之一。因为卢比每年6-7%的收益率十分具有吸引力,应当能够补偿投资者面临的货币下行风险。” 此外,瑞银还表示“印度仍是我们在亚洲最看好的股票市场,因为它拥有经济增长加速和落实改革成效的利好因素。”

高盛(Goldman Sachs)也在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印度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它的经济形势要好于以前。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收窄,之前居高不下的通胀也有所下降,廉价石油对于印度是一个福音。”

数据向好难掩印度经济“隐忧”

印度经济尽管出现了积极的势头,但其中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印度还面临着大量问题需要处理。

莫迪推行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政治、文化和宏观经济因素可能延缓或影响改革进程;根除政府腐败的难度可能超过预期;在基础设施匮乏和民众普遍贫困的严峻现实面前,过高的经济抱负可能化为泡影。

英国《观察家报》网站曾发表文章称,几乎没人怀疑在印度仍有很大障碍存在。官僚作风和繁琐的公事程序,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巨额赤字和技术工人的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加起来可能抑制增长。不良贷款是印度银行的一个主要问题,该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仍陷于贫困。部长们私下承认该国技术水平非常低。

此前,IMF也曾警告说,印度增长加速的前景可能受到来自于“改革势头减弱”的威胁。

同时,莫迪大张旗鼓宣布的“印度制造”计划,也并不被看好。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克拉布特里近日撰文表示,印度制造业仅占该国GDP的15%,尚不及中国的一半。“没有哪个亚洲穷国是凭着如此弱的数据晋级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亚洲制造业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廉价劳动力虽然仍是优势,但要吸引跨国企业转移生产地点,物流和能源成本等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并没有出现大批制造商从中国转战印度的迹象。

中印发展阶段不同 没有可比性

目前,在国际经济舞台形成了一个怪圈:凡提及印度,必与中国一较长短。反之亦然,在谈及中国的崛起时,也要把印度捎上。人们频繁地将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真的有可比性吗?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许利平表示,中国和印度现在发展的阶段是不一样的。虽然未来印度的GDP增长速度要高于中国,但是印度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可能第一个阶段,而中国已经远远的超越了第一个阶段。所以即使增长比中国高,但是两国的发展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正如BWCHINESE中文网的报道所说,中印两国的所谓的“龙象之争”,就如一场足球比赛。上半场中国以大比分遥遥领先。由于印度的起点较低,它在下半场会比上半场踢得要好,这完全有可能。

将两个不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隔空”比较,实为“臆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表示,中国愿意看到印度有更大的发展,因为印度毕竟也是金砖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现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个群体性的崛起。就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崛起它都恐怕很难持续很长的时间,它必须要大家都崛起,才能创造更多的机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