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1日凌晨消息,外媒近日刊文称,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通缩“螺旋”的风险正在日益增长,这加重了有关全球经济的担忧情绪,同时也给中国人民银行带来了更大压力,将迫使其采取信贷扩张措施。
据周二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0.8%,创下五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由于某些主要经济体的需求疲弱,再加上原油价格信贷的影响,许多国家都正面临着通缩压力。在欧洲,去年12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下滑0.1%;而与此同时,日本也仍旧面临着难以摆脱十多年以来物价下跌局面的困境。
外媒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且许多行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得中国也正在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通缩压力,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品出口量十分庞大。“从中国出口的货物价格正在变得越来越低,从而对全球通胀造成了涓滴效应。”法国兴业银行的经济学家Wei Yao说道。
在经济增长减速和物价下跌的形势下,一些中国投资者以及其他投资者正在将资金转向海外市场以寻求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经济学家指出,这种形势增强了市场有关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再度降息一次或多次的预期,预计总降息幅度最高为0.5个百分点。另外,预计中国人民银行还将进一步调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但经济学家指出,这种战略会给中国人民银行带来风险。物价下跌经常都会导致消费者不愿花钱,并导致企业不愿进行投资活动,原因是其会等待价格进一步下降。另外,通过还会推升债务偿还的实际成本,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的企业已经借入了大量债务,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正迫切地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但与此同时,激进的货币宽松措施则会导致通货再膨胀的出现,从而有可能会加重产能过剩的问题,阻碍中国当局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努力。目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将经济中心从投资转向消费。而且,宽松措施还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坏账,而政府则正在尝试减轻债务负担。根据全球性信用评级服务机构惠誉评级作出的估测,截至2014年底为止中国经济中的债务总量在GDP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经上升至242%,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17%。
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学家称,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曾允许经通胀调整后的利率上升,原因是试图遏止某些工业项目中的过剩投资和闲置生产力。但是,经济减速则正在迫使央行开始降息。
“政府官员需要在进一步放宽政策与引发资产泡沫的风险和推迟必需的结构性调整之间做出平衡。”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在一份客户报告中写道。
最近几个星期以来,从丹麦到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央行都已经采取了降息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压低货币价值的作用,从而令其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并为出口商提供了帮助。但是,这种措施还带来了引发货币战争的风险,原因是降息的国家寻求获得相对于邻国的优势。中国可能会允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可能会损害投资者信心,破坏中国为了让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而付出的努力,并可能导致资本外流进一步加大。
“很明显,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整体国际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的时候。”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小平说道。“我们将会看到人民币小幅贬值,这将对出口商造成压力,但(中国人民银行)别无选择,未来将需采取降息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在一份政策报告中表示,该行将在致力于阻止经济减速的过程中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立场,避免过度刺激经济,并在基本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确切的说,原油价格已经开始从低位回弹,而且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对通缩的担忧情绪有些过度了。经济学家指出,中国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幅处于较低水平是因为受到了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如商品价格下跌和反常温暖的天气等,这种天气提高了蔬菜供应。另外,2014年中国农历新年的日期是在1月份,而今年则推后到了2月份,这也对1月份的通胀数据起到了扭曲作用。
“1月份的通胀率很可能是今年通胀数据的低点。”凯投宏观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
但是,许多市场观察人士都称其担心中国的国内需求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而其推动力则将来自于住房市场进一步滑坡、财政紧缩措施以及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工业部门中供应严重过剩的状况等。汇丰银行经济学家指出,不计入粮食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正处在多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称,1月份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4.3%,创下自2009年底以来的最大降幅。在过去近三年时间里,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一直都呈现出下降走势。(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