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英文名该怎么取?

作者:付敬 来源:中国日报
2015-02-17 18:49:51

中国日报2月17日电(记者 付敬)世界如何理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一些复杂的中文表达和句子的翻译质量而非逐词逐句翻译的准确度。

最新的一个例子便是习近平主席为了便利亚洲与欧洲的经济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所提出的创新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倡议在中国被简称为“一带一路”,其英文表达被直译为“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s”。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20国峰会后、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旨在为国际社会共同走出经济不景气提供新方案,同时也借此向世界证明中国已决心承担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也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积极主动应对处理全球经济问题的战略性思维。

但由于汉语的博大精深,想要精准的翻译出“一带一路”这四个字所负载的概念之精髓并非易事。甚至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也表示,在向世界介绍“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性构想问题上,中国面临的更多是沟通理解上的挑战。不过陆克文认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通性,也是对之前东盟理念的延伸。

另一方面,对于通过建立“丝路基金”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倡议,陆克文表示很支持。但同时他也表示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不是这些倡议内容本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是如何在英文中寻找到一个恰当的表达,并使其像中文一样仅用“一带一路”就能准确表达此概念所要传达的意图。如果你直接把“一带一路”翻译成普通英语,那这一短语就与经济完全不沾边。而只有当你使用英语中的“Belt”来翻译“带”的时候,别人才会意识到你是在说经济上的互联互通(而并非仅仅是用来拴紧裤子的皮带)。

陆克文提议说也许用“泛亚联通计划”来诠释这一概念更能避免歧义。但由于中国的倡议也想得到欧洲和非洲的支持,因此对于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虽然他们也急需一个帮他们走出经济泥沼的出路,若这个倡议太强调泛亚互联互通,陆克文的提议却并不会引起他们的广泛呼应。

虽然“一带一路”刻板的逐字翻译根本无法诠释这一富含深意的战略倡议,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仍相信“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最终一定会被西方国家所接受和理解。

而也正是由于我们试图在英文里找到每一个相应的单词来对应汉字,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汉语本身所寓意的和谐与美感已荡然无存。因此,想要赋予“一带一路”一个准确而不生硬的英语翻译,我们就要避免刻板的、字面层面上的逐字翻译。

举例来说,“一带一路”可以被翻译为“Modern Silk Road”(现代丝绸之路)。而如果想要强调这一概念所指的连通性及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可以把它翻译为“Asia-Africa-Europe Infrastructure Plan”(亚非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在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层宣布了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等已经获得国际社会好评的措施之后之后,他提出的旨在通过铁路、海事及互联网将亚欧非三块大陆连接起来的新丝绸之路的战略考虑无疑会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为这个战略取一个便于国际社会接受的英文名是紧迫的任务。

(本文是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付敬在2015年2月17日中国日报上发表的专栏文章,翻译为欧盟分社实习记者郜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