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10日电(信莲)英媒FT中文网刊登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戴维•皮林的专栏文章《日本亟需改变企业文化》,文章指出,日本如今不需要那么多能生产更精巧产品的公司,比如索尼(Sony),而更需要能够设计出让各种精巧产品变得多余的软件的公司,比如苹果(Apple)。但是,日本目前深陷其中的企业文化无法应对这个挑战。原文如下:
我们要把产品发送给全世界的人们
我们的辛苦劳作就像水流之声
从泉水中喷出
工业进步,工业进步
和谐第一,松下电器。
这首由统一穿着连体衣的工人唱出的歌,典型地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日本企业文化,那是一段沸腾岁月,日本经济正冲劲十足,只是距今已十分遥远。战后日本取得的非同寻常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一套不同于西方主流的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在大公司里,有着体现这一体制的多个因素,从工龄工资和终身就业,到由工人主导的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计划。
该体制的核心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有人把它比作大名封建主和武士家臣之间的关系。作为绝对忠诚的回报,员工的收入逐年增加,不论业绩如何。该体制仅适用于为大公司效力的那些人。许多工人——几乎都是男性——对公司比对配偶还要忠心,他们花很多小时不必要地加班,跟同事和公司客户饮酒狂欢至深夜。
这样的体制很容易遭人嘲笑。不过,它在追赶时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今天的日本,它已没有任何意义。日本如今不需要那么多能生产更精巧产品的公司,比如索尼(Sony),而更需要能够设计出让各种精巧产品变得多余的软件的公司,比如苹果(Apple)。日本需要多面手的劳动力,他们能在职业生涯中途进行切换,不仅在不同公司之间切换,而且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之间切换。日本需要更多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不是为弥补数量的不足,而是为了注入新思维。日本目前深陷其中的企业文化无法应对这些挑战。
好消息是日本的公司正在改变。综合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ITOCHU)和打印机制造商理光(Ricoh)等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工作时间,以终结自虐式的加班。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劳动者平均工作时间为1728小时,低于2001年的1809小时。这几乎肯定低估了无偿加班的时间。工作时间降低也反映了日本经济疲弱。即便如此,日本劳动者工作时间仍比英国多100小时,比荷兰多300小时;不过,要略低于美国,并大大低于韩国,韩国劳动者工作时间达到令头脑麻木的2193小时。
减少工作量应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经合组织标准衡量,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低生产率实际上是日本的“杀手锏”。随着劳动力数量减少——目前每年减少25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尤其是在服务行业。想想所有那些电梯操作员和在停车场积极引导车辆的引导员吧。
减少加班时间也会吸引更多女性寻找好工作。许多女性,特别是有孩子的女性,发现长时间的工作无法与家庭生活调和。愤愤不平的人也许会说,日本社会要的就是这样。日本男人故意建立起不利于职场女性的惯例——结果是改变这些惯例的进度将会很慢。
不过,企业文化的其他领域上,已经出现了改变的迹象。工龄工资是其中之一。如今日立(Hitachi)基于工作业绩对其11000名高层经理进行奖励。(至于日立为何认为有必要雇11000名高层经理,是另外一个问题。)索尼称,从本月开始将提拔一些20多岁的员工到管理岗位,同时将一些较年长的员工降职并相应减薪。丰田(Toyota)正在对许多工人实行绩效薪酬制度。松下电器(Panasonic,旧称Matsushita)也一样。
很多大企业一直坚持工龄薪酬制度(工资随工龄增加),这种情况已经带来了预期之外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是,在困难年份,很多公司停止雇佣新人,迫使一代年轻人只能成为临时工。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临时工比例已经增加了一倍,至接近40%的水平。这种情况损害了工资水平、职业技能、生产率以及总需求。另外一个意外后果是,保留较年长员工的成本变得太过高昂,使得他们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变得额外困难。让劳动力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是日本政府希望看到的,以此增加劳动者参与工作年限,并控制社保费用。
绝大多数改变需要在企业层面发生。政府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不过,日本政府应该继续推进立法,让临时工工作的条件更接近于全职工作的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执行得当的改革可以使非正式职工的占比回落至30%以下。
总而言之,日本企业界的调整速度可能比外界想象的更快,但慢于实际需要的速度。日本迫切需要创造一种更灵活、更富想象力、最终带来更高生产率的工作环境。如今,松下的员工仍然哼唱着公司之歌。现在,歌词中包含着对“庆祝自由”的肯定。对整个日本企业界而言,摆脱无谓的加班将会是一个很棒的开始。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