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排队领号、填表审查、上线检测、交钱走人,这是很多机动车主在给车辆年检时几乎绕不过去的一个耗时耗钱的痛苦“仪式”。全国很多负责年检的机构都是从相关政府部门的手里承包过去的,承包者的最大目的不是要维护车辆的安全性能,追求利润才是这些年检机构的最终目的。
反对
已失去存在意义
理论上说,车辆检验符合公共安全利益,但目前的车辆检验与安全几无关系。很多国家都没有汽车年检,但却没有因此而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美国大部分州没有汽车安全状况年审,只是每隔一到两年检查尾气排放是否超标。
有观点认为,把公共安全托付给车主和司机,不确定性太大,让人心里没底。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实际上,现实中并不存在“最好”的约束机制,而只有“最不坏”的。另一方面,不管是现行车检机制,还是车检机构的公信状况,同样达不到“可以托付”的水平。反而是,车检制度给公众造成的不便,以及产生的各种问题,比如权力寻租,浪费公共资源和私人财力等等,于公共利益来说,已经失去应有的意义。
赞成
不能取消要规范
车检,既能查出汽车尾气是否达标,又能查出汽车是否存在故障隐患,保障大家的安全出行。所以,车检不能取消。但是,必须规范。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车检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要规范流程和收费。可以划地、划片、定时车检。一切照章办事,杜绝开放“后门”。另外,收费不能任由检方“自由裁量”。第三要加强监管。监管不能老是跑在媒体后面,要当“马前卒”,别放“马后炮”,如果连“马后炮”都不放,那就更是失职和渎职。
车检关乎环保,更关乎生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要检。对于车检中出现的咄咄怪事,应想方设法予以杜绝。
担忧
更可怕是流于形式
一年超百亿的车检费究竟流向了哪儿,巨额的利润蛋糕如何分配,在庞大的灰色利益链中,机构官员是否成了食利一族,理当通过公开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包括通过专项审计,加以查处。但比资金流向更值得忧虑的是,车检流于形式。机构收了钱,问题车辆就变成了合格车辆,留下了安全隐患,一旦酿发事故,危及车主和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身为车主无论从自身安全还是公众安全考量,都应按时认真参与车检,以便及时查出安全隐患。决不能成为流于形式车检行为的默认者,更不能为图省事,以交钱摆平车检的帮凶。
建议
进行市场竞争
这些年各地在车检上所践行的简化程序与打破垄断,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如实行“6年内私家车免检”等。既然机动车年检制度的设计利大于弊,那么,再进行车检制度的存废之争,就毫无意义了。换言之,解决车检问题,不能一刀切式的“取消”,而是进行趋利避害式的“完善”,使其发挥出保安全和便民利民的双重效益。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给机动车年检制度做个“体检”。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真正简政放权,实行车检社会化,放开检测机构的经营和服务,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同时,适当延长车检年限,放开年检时间,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收费标准等,使车检成为车主的一种“本能”,而不是“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