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12日综合(吴桂霞)新常态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即将开启。它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的关键节点,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因此其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非凡。那么,“十三五”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十三五”时期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十三五”前后,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大概是多少?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战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以下简称《研究》),其课题组负责人、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研究员接受了媒体专访,详细解读了相关问题。
2025年,中国将成高收入国家
《研究》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从各项指标来看,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与美国1940-1950年代的发展水平相似。从人均GDP看,“十三五”末我国大体处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
从各项指标来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将为7%左右,物价总水平维持在2.4%~4.6%之间,工业化进入中后期,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测算,2014年中国人均GDP处在7000~8000美元之间,正处于世界银行所界定的中等收入国家范畴。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东南亚和南美洲部分国家则还深陷其中苦苦挣扎。
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队列,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中国能否逃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一魔咒。
《每日经济新闻》援引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的观点指出,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但是只相当于美国的23%,只是接近门槛,并不是跨越中等收入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宋立研究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在基准前景中,我国有望在2024年成为高收入国家。乐观情景中,我国有望在2022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在悲观情况下,我国或许要在2028年前后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因此,未来10年左右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最后时期的关键阶段,能否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看未来从现在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质量。
“十三五”时期,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到2025年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与机遇都有哪些?宋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指出,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有望进入低成本能源推动的新繁荣周期,如页岩气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等;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空前体制红利,生产要素质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创新加快催生新的产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区域协调发展促生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等。
有机遇就会有挑战,那么,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又有哪些?宋立称,“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外部和内部的困难与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放缓而国际竞争加剧。我国有可能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将不得不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同时面临发达国家和后起的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夹击与复杂挑战,此外还有地缘关系变化、资源能源供应约束等。其次,在国内方面面临的挑战有劳动力供求关系急剧变化导致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环境约束强化、资源能源供应面临挑战,经济金融风险凸显加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社会问题等非经济因素制约趋于强化,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导致下行风险加大等。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增长
《研究》认为,受到改革红利、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持续、区域协调发展等要素的正向力影响,“十三五”时期到2025年前后,我国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将继续呈现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进入最后的高速增长时期。
宋立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基本面因素仍可支撑中国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即使本轮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上拉效应只有1994年改革的一半左右,“十三五”时期中国潜在增长率平均水平也将达到甚至超过7%。从现实增长率来看,“十三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减少、高储蓄率降低和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等确定性因素将拉低经济增速近3个百分点(相对于2001-2010年平均水平)。去杠杆、去泡沫和去产能等政策调整将会下拉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受限于要素条件的变化,本轮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可能达不到1994年改革水平,但只需达到一半以上,仍可基本对冲政策因素对经济的下拉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唯GDP是从”。在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今天,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弱化GDP的硬性指标作用。
记者了解,浙江、湖北的一些地区以及福建福州市已经开始有选择地取消了对GDP的考核。
据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透露,“虽然现在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结构上来说,中国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如果中国错过了结构调整时机,那就是最大的损失。”
《研究》认为,在未来5到8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速,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将促使我国从以往的技工制造向设计制造转变,即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等报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