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大中华区行政总裁:人民币应当被纳入SDR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6-17 10:27:21

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启动市场改革以来,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封闭的经济体,发展成为第一大世界工厂,如今更处于进一步经济开放的风口浪尖。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中国货币,即人民币将如何融到全球金融体系当中。

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人民币何时,以及是否能够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样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就变得至关重要。

今年底,IMF将如期进行五年一度的SDR审核,我认为这是一个契机。

人民币的纳入将加强其日益上升的储备货币地位对于众多已经积极使用人民币的全球投资者和公司而言,这将提升他们的信心,促进对人民币的投资。

要具备加入资格,人民币需要"可自由使用",但不必"完全自由兑换"。日元也只是在1980年才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也就是IMF确定其可自由使用后两年。同样,人民币现在可以获得SDR地位,而中国将继续开放其经济。

持怀疑态度的人可能会担心中国还能走多远,而我则主张IMF关注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

据SWIFT统计,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最常用支付货币。目前,27%的中国商品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在中央政府强大的政策支持下,人民币国际化就像一辆不设倒档的火车快速向前。

在内地,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已率先试行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包括"双向人民币归集"计划,该计划实际上允许企业资金自由流入和流出中国。

在海外,以香港、新加坡和伦敦为主导的人民币中心现提供各种人民币对冲和投资产品,并且可进入"点心"债券市场筹集资金,该市场规模如今已高达7,500亿元人民币。

外国投资者日益加快进入中国股市和债券市场的步伐,且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都在大幅增大。

全球超过60家中央银行均已投资人民币资产,估计持有量超过1,000亿美元。即便尚未获得SDR地位,但多家中央银行已经将人民币视为认可货币。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目前人民币的全球储备量位居第七。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显示人民币广泛满足现有"可自由使用"SDR标准和潜在新储备资产标准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还应考虑人民币的利好因素,例如中国开始在全球发挥其地缘政治影响力,主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同时令新兴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再无前进的空间?当然不是。

举例而言,中国仍然对个人资本交易实施外汇管制。外国投资者仍无法充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尽管存在各种配额制度,但截至去年底,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持股量仅有1.9%。

但是,如果怀疑中央政府加大可兑换程度的政治意愿,将是一个错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宣布将于2015年启动一系列改革:包括将很快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计划,允许试行个人直接投资海外。此外,沪港通计划预计将扩大规模,而类似的深港通预计将于年底推出。近期还宣布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允许陆港两地的合格基金在对方市场销售。

周小川表示,中国希望实现"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可兑换",而不是传统的"全面"或"自由"兑换概念。这意味着,中国将采取宏观审慎措施,在某些领域保留资本账户管理,包括外部债务和短期投机资本流动,从而保持稳定的货币价值和金融环境。

虽然批评人士可能认为这缺少承诺,但我认为应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中国正寻求通过重要改革措施,打造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在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改革要艰难地保持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稳定。

努力管理可兑换性将有助于中国加大经济转型及相关风险的控制力度。在稳定并且可管控情况下融入全球经济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考虑到中国的规模和全球影响力,对全球都有利。

对SDR审核的最终结果我们拭目以待,而IMF需要注意的风险是,如果在SDR纳入形式方面不具备必要的合法性,那么全球扩大对人民币的使用可能会日益成为困境。

IMF的职责不仅是促进货币发展,还可确保金融稳定,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当前,IMF对于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有重要作用--这是中国未来实现自由化及步入下一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的潜在催化剂。

我认为,人民币应当被纳入SDR,全球都需要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其货币持续融入全球。

(作者:渣打大中华地区行政总裁洪丕正;本文系作者授权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