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对新兴市场来说2015年不能等同于1997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8-27 13:47:01

中国日报网8月27日电(信莲)据《华尔街日报》27日报道,对于新兴市场来说,目前的情况与1997年时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当时,泰铢贬值触发了一场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席卷了亚洲,最终还蔓延到俄罗斯和拉美。而眼下,正在经历汇市、股市和债市的抛售潮。

好消息是,自1997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眼下,货币下跌并不是一个危机酝酿信号,而是一个受欢迎的减震器。坏消息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暴露了新兴经济体长期忽视的结构性弱点。

对新兴市场来说,美联储显而易见的紧缩决心唤起了令人不悦的记忆。在1981-1982年、1994年以及1997-1998年,围绕美国加息的担忧给之前借入美元的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压力,促使危机爆发。

1997年时,许多新兴市场货币汇率与美元挂钩。这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稳定了这些国家的通胀,为投资者和出口商提供了确定性。但这也促使政府、银行和企业大举借入美元,因为美元借款比本币借款低廉,而外国投资者借出了以本币计价的贷款。

但贸易逆差扩大导致盯住美元的政策难以为继。为了降低抛盘压力,各国央行动用了规模有限的外汇储备捍卫本国货币的汇率。这些央行最终不得不让自己的货币贬值,第一个这样做的是泰国,随后菲律宾、马拉西亚、韩国、印尼、俄罗斯和巴西也纷纷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货币大幅贬值导致美元计价债务带来的负担加重。为了限制抛盘压力,许多央行上调了利率。韩国和泰国的短期利率都被上调了一倍左右,超过了20%。

如今,多数新兴经济体都实施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固定汇率制,这样的外汇制度可以降低欧美经济衰退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的央行仍在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但由于物价仍在以较低的个位数百分比上涨,多数央行目前并没有加息。印尼、韩国和泰国今年采取了降息行动。巴西仍受到通胀问题困扰并采取了加息行动,但加息幅度远低于1998年至1999年时的水平。

与此同时,和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新兴市场银行的运营和监管更加保守。银行的资本状况更好,同时更多依赖存款,而非大型投资者(通常是大型海外投资者)所提供贷款的获得资金。

中国则是上述趋势中非常显眼的一个例外。中国一直在实施固定汇率制,两周前引导人民币贬值的做法和1997年的做法一样,当时美国利率上升促使投资者抛售人民币,中国央行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捍卫人民币汇率。

不过虽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贬值是无序、激烈且被迫的,但是中国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管控,及其充裕的3.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基本上不受投机压力的影响,从而可以严格控制人民币的跌势,并拥有降息的自由度。

新兴市场近几年确实利用美国利率低企的机会来大举借入美元资金。随着美元的升值,偿还这些债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不过由于这些借款主要是长期债券,而非短期贷款,因此还款困难只会逐步显现。

亚洲金融危机时,资本外流、利息高企再加上银行体系的崩溃,全面打击了东亚的各个经济体。1998年,韩国经济萎缩5%,泰国萎缩11%,印尼萎缩13%。相比之下,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悲观预期,即便中国真的“硬着陆”,也意味着该国在未来数年里的年均增长速度仍能达到4%。

因此,新兴经济体并没有徘徊在金融危机的悬崖边缘。不过,许多国家仍然面临着更加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上一个十年,为许多人所称赏的经济增长率其实高度依赖于中国及其大宗商品需求。根据IHS的数据,对中国的出口占据了印尼、巴西、南非GDP的2%左右。而且,由于中国的巨大需求支撑了大宗商品价格,因此无论大宗商品被出口到哪个国家,售价都可以较高。

随着中国热潮渐渐退去,摆在经济增长面前的棘手障碍也暴露了出来:俄罗斯没能跳出油气圈子的桎梏实现多样化,巴西、印尼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东亚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南非教育普及率远远不够。

长期来看,这些问题都比中国经济的放缓更加重要,也更难以解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