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数十万考生信息“天上掉下来”?

光明网光明网评论员 2015-09-02 13:32:56

  光明网评论员:陕西数万高考生信息遭泄露,内蒙古也有19万多高考生信息遭泄露。昨日(9月1日),记者将陕西及内蒙古大量考生信息遭泄露的情况向教育部进行了反映,教育部信访办表示非常重视此事,收集相关信息后将介入调查。

  考生信息遭疯狂泄露,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轻则骚扰电话不断,重则诈骗伎俩无休。因此衍生出的诸多“爱恨情仇”,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你以为这是陕西、内蒙等少数省份“中招”,那就大错特错了。前几日,武汉媒体卧底招生公司,警方据此突击执法,发现考生信息遍布全国13个省市区,分别是四川、湖北、贵州、河南、重庆、甘肃、陕西、辽宁、广西、云南、湖南和江西,总共涉及考生信息近10万条。

  招生学校、培训机构,乃至诈骗集团,哪来如此巨量的真实信息的呢?

  如果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些道理倒是比较明了简洁:一是这些格式统一、内容准确的考生信息,不管经过几道“二传手”,它们真正意义上的“上家”,恐怕既不是“小散户”的学校,也不是最基层的教育行政部门。道理很简单,一个县一个县、一个市一个市地搜集,成本太高,集体沦陷的可能性太低。以省为单位的“失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二是高考考生信息看似严防死守,实际上泄密的可能性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理论上说,黑客入侵是一种可能,但就现实而言,光明正大拱手相送,恐怕更是少数部门的家常事。2015年的北大清华互撕事件中,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高考分数还没送到考生及老师手里,招生组就“春江水暖鸭先知”,早早拿到第一手信息,轻飘飘就联系上了“在外度假的状元”。这样司空见惯的细节,果真合理正常吗?各省教育考试院在考生信息保护上对顶尖高校“网开一面”,究竟所依何据?

  名校与民校,做“校”的差距还蛮大的。比如省级教育考试院,将考生信息泄露给顶尖名校,就是深入人心的“惯例”,就算双方互掐到斯文扫地,也好像只是个道德问题;可如果教育考试院把考试信息泄露给民校,同样是为招生而打电话、拉人情,这就是要严惩的违规行为。且不说这种操作方法之间的悖谬,既然名校能轻易突破所谓规矩的防线而拿到本不可能、也不应该拿到的信息,那么,考生信息保管部门有何脸面说自己在捍卫考生信息权上殚精竭虑?这些追问,不过印证了一个事实:高考考生信息,也许未必被防护得那么严实。

  数十万考生信息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着考生信息狂轰滥炸的培训班、野鸡学校也好,拿着考生信息在QQ群招摇撞骗的中介产业链也罢,法律的板子自然不能太轻巧;不过,源头的泄密,肩负信息保管责任的考试部门知法犯法,更不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育部早就发布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提出“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开”,并强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2009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也规定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考生信息属于个人核心隐私,如此批量泄露考生信息,自当以刑罚伺候。

  有瓜必有藤。只要顺势而察、严惩不贷,就不怕揪不出考生信息泄露链条上的“硕鼠”。打击几个培训班、或者查处几个信息掮客,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真要保护好考生信息,还得建章立制,还得狠下杀手。上好保险锁,祭出大杀器,再谈考生信息保护的困局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执法以严,让新《广告法》长牙齿 更多

数十万考生信息“天上掉下来”?

数十万考生信息“天上掉下来”?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